14
A+ 大本报记者 朱容颉
“我叫李晓光,今年59岁,是一名医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医生,我必须坚决响应号召,冲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为此,我向党组织申请,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麻醉医师李晓光在入党申请书中如是写道。
李晓光在牙克石长大,1985年1月在牙克石林业卫校毕业后,在根河林业局医院参加工作,几年后,举家迁往哈尔滨,并考入哈尔滨中医药大学,截至目前从医35年。59岁的李晓光为什么要冲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为什么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日前,记者在李晓光休息时间对其进行了电话采访。
59岁的他主动请缨,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红军,一直以来,他用自己的言行教育我们,有危险第一个冲上去是一个战士的责任,作为医生,面对疫情我就应该像战士一样冲在前面。”
李晓光告诉记者,回首他的从医生涯,每次面对严峻考验,身边的党员都主动挺身而出,冲在前面,干在实处。在得知医疗队要成立临时党支部的消息后,他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并主动请缨加入援鄂队伍,前往抗击疫情第一线。
这次前往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共有44人,分为普通救治组、危重救治组、临床检验组、后备护理组。而李晓光是危重救治组中唯一的一名麻醉科医师,也是这次援鄂医师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出生于1961年,现年59岁,明年他就要退休了。干了大半辈子的麻醉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汶川地震那年,李晓光曾报名救援。经过培训后,由于前线暂时不需要麻醉医师,便没有到达一线,这也成了他的一大遗憾。李晓光告诉记者,这次报名,他没有和家里人商量,但坚信家人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
正是因为上一次的遗憾,李晓光十分珍惜这次援鄂机会。“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里的最后一次机会了。趁着自己还没退休,要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从自愿请战组成医疗队,到驰援武汉抗疫,只有一两天的时间。这个春节,李晓光没有和家人们好好吃上一顿饭,就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一线。
“听到晓光奔赴一线的消息,我们很惊讶,但更骄傲”
“现在,我们正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院党委认命我为应急医疗队医大四院第一批驻武汉医疗队队长,并带领大家进行了宣誓!”1月27日下午4点36分,“年轻的五班人”微信群里出现了这样一条消息,而这条消息也牵动着每位同学的心。
“晓光上前线了!”
“我们的共产党又多了一份新鲜血液!”
“晓光,为你点赞!”
“晓光辛苦了!注意安全。”
“晓光,注意防护。”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最敬佩军人和医生,他们的逆行,总是感动的让我热泪盈眶……心诚血热,疫情终将战胜!冬将尽,春可期。晓光,加油!”
“晓光,我们等你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
陆续看到李晓光奔赴前线的消息,同学们都表达着关切和欣慰,同时,也为老同学捏了一把汗。
“李晓光真的是我们林区人、牙克石人的骄傲。”他的同学们谈论起李晓光,每个人的高频词语都惊人的一致——低调、善良、大爱无疆、人平凡,却做出了那么不平凡的事……
李晓光的同学沈元发发微信告诉记者:“李晓光是我们同学的骄傲、榜样和楷模。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尽职尽责。”
“他从来不嫌贫爱富,同学们生病了去哈尔滨看病,都会给他添麻烦。我们到哈尔滨举目无亲,觉得有一个从医的同学就像是有了救星。每次找到他帮忙,他都会全力以赴。”同学魏淑萍在群里这样评价李晓光。
“李晓光是我们同学里最可敬的人”
“这么多年来,我的朋友、家人们,少说都有20几人给他添过麻烦。生病了需要去哈尔滨,我就会把晓光的电话号码给他们,晓光每次都非常热心地帮忙联系医院,对晓光,我心存感激。”
每一位向记者诉说对李晓光存有感激之情的人都坦言,李晓光像一缕阳光,在病人和家属心情灰暗、情绪紧张的时候,用他朴实的言行温暖了大家。
李晓光驰援武汉的这几天里,“年轻的五班人”微信群里的消息一直不停,每一个人都在为李晓光祈祷,祈祷他健康、平安归来。
“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李晓光的同学乌苏荣这样评价他。
在一间书房里,宁志君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这样几行诗送给他的同学李晓光:
《赞同学》
战前入党把担肩,
疫情面前不畏险,
率队前往第一线,
人民重托力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