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陈晓琳 张胜祥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考场”。“党员首先就要站出来、冲上去、扛起来,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库都尔林业局党政办副主任张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用自己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1月27日,正值大年初三那天,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春节的宁静和欢乐,库都尔林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领导小组要求他立即返回工作岗位,等待命令。家人的担忧没能阻止他出发的脚步,他义无反顾地成为了一名“逆行者”。
按照林业局任务分配,张睿主要负责防疫物资的采购、分配和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短短两天时间,他就已进入角色,成为疫情防控战线的“急先锋”。而眼下,最令他焦急的一件事是,当地和周边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早就成为了稀缺商品。他想到家里之前还留存着一部分口罩和消毒液,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分给了同事和需要的人员应急。
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物资保障愈发紧张,消耗速度明显大于供应。张睿坦言:“每一天过得并不轻松,压力很大,心里想的、琢磨的就是去哪能弄到物资,还有怎么联系到物资。”物资采购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一次次到外地求购的无功而返,也让他真切体会到“有钱也买不到物资”的酸楚。“即使买到一个口罩,我都能高兴半天,每一个物资都关系到抗疫一线职工的生命安全,我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80后”的血气方刚在张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时间就是生命,物资就是保障。在张睿的手机里,每天的通话记录多达五六十次,从早到晚,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因此手机都会24小时保持开机畅通状态。他想尽一切办法筹集物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同学、亲戚、朋友广泛联系可靠货源,“有购买口罩的渠道吗?”成了他的口头禅。终于不负所望,一丝希望的曙光出现在眼前,当他得知哈尔滨有一批防疫物资的准确消息后,开车一路向南疾驰,就连物资交易都是在公路上进行的。2000多公里的路程他来回一气就跑了20多个小时,当到达牙克石时,已经凌晨三点多了。简单的整顿休息之后,他又急匆匆赶路,满载着6000个口罩,800斤消毒液,300斤酒精的急救物资,最终顺利抵达库都尔。这一好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局,让所有干部职工都为之一振。“有了物资就有了底气,增长了士气。”张睿紧张皱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身为物资“管家”,每一笔物资分配都要精打细算,确保用在刀刃上。在一张明细表上,张睿详细地记录着物资的使用和去向:“分给属地政府口罩2000个,消毒液300斤,酒精100斤;分给各单位口罩2300个,消毒液280斤,酒精200斤;慰问库都尔地区奋战在消防、供暖、环卫一线的抗疫人员……”然而,张睿却没有为自己留下一个口罩,他连续好几天重复带着同一只口罩做防护。物资发放过程中面临“僧多肉少”的问题,他耐心做职工的思想工作:“还有比我们更需要的口罩的人,这些防疫物资重点会分给一线生产和防控人员使用,他们接触流动人员多,危险性大,首先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大家才会安全。”
总算缓解了燃眉之急,但张睿并没有闲下来松口气,他又仔细地算了一笔账:“按林业局每天消耗口罩750个左右,消毒液消耗40斤左右计算,余下的库存口罩还能坚持5天左右,消毒液能坚持10天左右,体温检测仪按每个科级单位配发一个计算,还缺16台……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依然是物资匮乏。”张睿在心里给自己暗暗打着气:只要疫情不结束,我就一直不停歇,不放弃寻找任何物资的可能性!
“哪位朋友个人手里有测温枪?我征用!急急急,感谢!”2月5日,张睿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求助信息。令他感动的是,很快就有林业局的青年职工主动联系他,捐赠了两支测温枪,他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到了抗疫一线。
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是张睿入党的第20个年头,40岁的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一腔热血和一肩责任。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同事张胜祥看在眼里,他这样称赞张睿:“工作八小时外,我们更喜欢叫他‘张哥’,他常说‘人可以平凡,但要拒绝平庸’,鼓励我们要年轻有为,争做实力担当,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党徽闪闪发光,党性熠熠生辉,还有许许多多像张睿这样的普通党员用忠诚的心、炽热的情为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入了无限的力量,筑起了保卫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强壁垒,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