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种下赤松茸撑开“致富伞”

包文君
2025-08-11
1510

■本报通讯员 初凤微 田瑞雪

近日,绰源森工公司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来到梨子山经营管护中心食用菌培植基地查看赤松茸生长情况,围绕赤松茸培植全流程规范性、技术落地及效益保障等内容开展督导工作。

时下正值赤松茸培植的黄金期,连片的培养基在绿野间舒展铺开,与广阔无垠的蓝天、错落的树荫相映成趣。拨开湿润的玉米蕊便能看到土层下冒出的白色菌丝,指尖轻拂而过,圆润的菌蕾悄悄鼓起,像一颗颗裹着褐衣的珍珠,在湿润的环境里蓄势待发。培育基地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他们将铁锹斜插进湿润的泥土里,耐心整理着每一寸土地,为赤松茸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今年我们选择的品种和咱们绰源林区的气候很适配,菌袋和玉米蕊的配比、消毒都达标,温湿度控制得当,有效保障了赤松茸亩产稳定提高。”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儒胜蹲在田垄间,一边查看赤松茸长势,一边介绍。

据了解,今年,该公司产业发展中心采用“科学种植+产业链延伸+模式创新”的形式,试种适应性强、产量高的赤松茸5亩,利用玉米蕊作为培养基,采用林下套种的模式,降低培植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构建产销体系,建立培植基地,统一技术指导、农资采购和采收,形成规模化培植。培植过程中,还能消化农作物秸秆,促进循环农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赤松茸生长周期短,亩产最多可达2000斤,市场价每斤10元至20元。林下培植模式不占用耕地,还能改善土壤环境,为员工群众撑起了“致富伞”。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