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子时腰痛又不眠,坐卧不宁难心安,何日痊愈好期盼,驰骋疆场活力现”。这首小诗是“老赵”在一次森林综合抚育工作中犯腰间盘突出,半夜疼醒而作的,抒发了他对工作的满腔热情。
“老赵”是一名党员,名叫赵志普,今年已52岁,现任贮木场靑岭林区巡护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线通讯员。1989年赵智普到贮木场工作时,对上愣、装车一窍不通,往往累得满头大汗,活却干不明白。可他偏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暗下决心,“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好”。于是他虚心向别人请教,仔细揣摩他人工作中的一招一式,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再干起捆木工来得心应手。为此,他多次在全场被评为“首席工人。”
曾经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的时代,笛声就是号角,笛声就是命令,笛声就是行动,多少次深更半夜,多少次正午傍晚,匆忙奔向贮木场······艰苦的环境使赵志普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他依然能够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一次,正在捆木的他,身体突然一抽搐就趴在了楞头上,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淌了下来。一位检尺员见他腰疼得厉害,劝他12找领导说说干点轻松活。他强忍病痛笑着说:“没事,我还能挺住。”说完吃了两片止疼药,休息了一会儿,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勤奋好学,顽强拼搏的他,不但工作突出,业余写作也同样如此。多年来,赵智普认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工作之余便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并养成了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新闻写作时,他虚心向老师请教,并能站在群众的视角,用朴实细腻的语言,展现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稿件多次被《林海日报》、《大兴安岭电视台》、《呼伦贝尔日报》、《森林文学》等报刊、电台、杂志采用。《三代卸车工话巨变》还获得了《林海日报》“我与天保十年”有奖征文二等奖。一篇描写贮木场变迁的诗稿《装车工人的心声》在《森林文学》上发表,获得了广泛赞誉。
“务林不怕远征难,生态建设意志坚。林中抚育人攒动,锯声隆隆响震天······”这首小诗就是赵志普在森林抚育现场即兴而作的,抒发了他投入生态建设的宽广胸怀。如今,贮木场职工全部转岗到生态保护一线,赵志普就自告奋勇到青岭担任起生态功能区的忠诚守护者。
这就是共产党员赵志普,绰源林业局贮木场的好职工、诗人,职工们的好大哥。他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无悔人生。(董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