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改土增肥”壮树苗 ———绰尔局苗圃“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纪实

姚旭峰
2019-08-21
1434
  绰尔林业局苗圃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把“改土增肥减少用土量”这个课题作为保护生态的一项重要攻关项目,在培养土的“改土增肥”活动中大胆创新,成功攻克减少育苗用土量的课题,每亩可减少用土量12.4立方米。今年7月,这项成果捧回了“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一等质量科技成果奖”。
  绰尔林业局苗圃“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由苗圃的骨干技术人员组成,在刘洪亮主任的带领下,结合苗圃实际,有针对性地在生态建设方面开展创新工作。
  绰尔林业局苗圃可育苗面积560亩。随着国土绿化的不断推进,绿化用苗显著增加,容器育苗规模迅速扩大,每年需要从圃外运入大量土壤作为上山容器苗的培养土。圃外取土虽然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和许可,但对生态环境仍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2018年4月,创新工作室在苗圃围绕“改土增肥减少用土量”课题开展了创新攻关,以提升改土增肥效果,减少圃外取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科学的配比减少土壤消耗。
  针对改土增肥用土量大的问题,他们从人、机、料、法四个环节进行了逐条分析,并根据操作方法、责任心、机械设备落后、原料单一、原料来源等方面进行逐一排查。除去人员操作等环节可以通过培训和落实责任制来解决之外,主要原料锯末和炉灰的配比量是直接影响改土增肥的重要环节。由于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往营养土中需要的锯末不但价格不菲,而且非常紧缺。
  为了攻克原料关,创新工作室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各林场在木耳培植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菌袋,菌袋中的主要原料是锯末做的营养基。他们尝试把废弃的木耳菌袋中的营养基粉碎替代以往营养土中锯末。供热公司废弃的炉渣粉碎后替代以往育苗土中的炉灰,并按照不同的比例开辟出7组70个样点进行田间实验。为了能得出更精准的实验数据,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到田间地头,观察不同比例的样地结果。经过科学严谨的实验,最后得出了土壤、细炉渣、木耳菌袋锯末、有机肥的最佳配比,用于苗木培养,土量比以往降低许多。
  实验成功后,他们购买了新的炉渣粉碎机,加大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落实了工作责任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2018年10月开始,改土增肥工作在绰尔林业局苗圃全面推开。以往废弃的炉渣、菌袋变成了培养容器苗的“香饽饽”,不仅减少了购买锯末和炉灰的费用,更减轻了环境污染,在节约育苗成本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杜景云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