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阿里河森工公司党委构建四位一体培育体系———让青年人才“拔节生长”

包文君
2025-09-17
1941

■本报通讯员 潘志鹏

翻开青年技术员谭峥的“成长档案”,密密麻麻的记录跃然纸上:2024年参加技术培训2次,解决育苗技术难题1项,导师评语中“进步显著”的标注格外醒目。这位2022年入职的“职场小白”,如今已能独立承担技术攻关,他的成长蜕变正是阿里河森工公司党委创新大学生员工培养机制的生动缩影。

去年以来,公司党委聚焦大学生员工成长需求,探索构建“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严管厚爱+跟踪培养”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多维发力,构建系统化人才培育体系

“青年员工的成长,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在2025年度科职领导人员轮训班上,公司党委相关负责人鼓励青年员工全面发展、勇挑大梁。本轮培训首次覆盖二级和四级中级职员的大学生员工,通过“理论教育+业务实训”模式,为大学生员工筑牢思想根基、夯实专业能力。

在政治引领方面,公司党委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结合主题党日、研讨交流等形式,持续增强大学生员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业务培训聚焦林区主责主业,开设森林防火、生态修复、智慧林业等课程,满足大学生员工多元化、差异化的成长需求,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8期,覆盖大学生员工100余人次,实现了“精准滴灌”与“全面浸润”并重。

实践淬炼,搭建青年员工成长平台

公司党委丰富大学生员工一线实践经历,注重多岗位、多渠道锻炼,通过体悟实训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大学生员工在基层一线“墩苗”成长,增强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线是检验人才的最好课堂,只有在实践中锻炼,才能真正成长。”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勾铁鑫介绍道,近年来,公司推行“试用期一线实训+期满定向选派”机制,让每位大学生员工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主导重点项目,实现“墩得实苗、长得成材”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试用期间,将新入职大学生员工统一安排到应急事务中心、森林经营管护中心等一线岗位实训,全面了解林区主责主业。试用期满后,坚持“人岗相适、意愿结合”原则,分批次选派大学生员工到基层单位,鼓励他们参与森林资源管理、生态修复、智慧林业等重点项目,提升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步跟进挂职考核机制,通过“实战成绩单”为人才选拔提供依据。

关爱并重,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

走进员工公寓,崭新的暖气片、明亮的公共活动区让人眼前一亮。公司党委实施“暖心工程”,不仅升级住宿硬件,更推出竞争上岗、职业指导等举措,切实解决大学生员工的后顾之忧,全方位提升他们的归属感。

公司党委制定“导师带徒”制度,为每位大学生员工配备一名业务导师,签订协议明确培养目标,从技能传授、心理疏导到职业规划,提供全方位指导,助力大学生员工快速成长。

“苗圃里的数据比课本更鲜活!”在营林工程正高级工程师王翠丽的带领下,林木种苗中心大学生员工谭峥已成为种苗培育项目团队的骨干成员。他每天蹲守苗圃,记录西伯利亚红松苗木生长参数,通过5组重复实验,攻克了西伯利亚红松种子最佳播种密度及最佳覆土厚度难题。这种“导师带徒+项目练兵”模式,已成为公司大学生员工成长的“标配”。目前,30余对师徒结对中,80%的徒弟已成为业务骨干。同时,按照干部考察标准,对表现优异的5名大学生员工晋升为四级中级职员。

“我们建立了动态跟踪机制,对大学生员工实施三年全程培养,确保成长不断档,并建立青年人才库,对表现优异者优先推荐至关键岗位。”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田曼然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四位一体”培养体系,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中锻造更多青年生力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