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包文君
2025-11-13
432□本报通讯员 杜凤明
朔风如刀,清晨7点的莫尔道嘎林区寒气刺骨。莫尔道嘎森工公司运修中心维修库里却灯火通明,王师傅在车辆底盘下正仔细检查着每一颗螺丝。
“关键部位的螺丝,松一分都可能出大事,这可关系到人车的安全啊!”话音刚落,车库入口又陆续传来脚步声,更多身影开始忙碌起来。
安全这根弦,在运修中心从未有过片刻松懈。每日必行的“三检”制度,被老师傅们称作“过筛子”,绝不放过任何隐患。
一次安全会上,老司机刘生东主动“揭短”,讲述自己在某次任务前疏忽大意,未及时清扫车辆底盘积存冰雪,差点出现安全事故。经验丰富的队长王涛一针见血指出:“底盘结冰看似小事,但影响刹车、转向,极可能酿成大祸!”
运修中心的安全会成了名副其实的“挑刺会”,正是靠着这般日复一日“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驾驶室里那句“安全出车、平安归来”的叮咛,才真正落到实处。
车辆养护是安全链条上不容闪失的一环。去年冬天,两辆老式生产车在-40℃的极寒考验下,出现启动困难的问题。维修班班长宗瑞峰带领攻关组连续奋战,反复实验。白天在凛冽寒风中拆装部件,双手冻得发僵,晚上则伏案查阅资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各种参数比对。他们终于找准症结,为老旧车辆特别定制了低温启动方案,精准调整了燃油标号,与预热设备搭配使用。当两台“老大难”在清晨顺利启动时,维修车间里响起了久违的笑声。
如今走进运修中心库区,如同翻开一本流动的安全维保记录:应急预案醒目张贴、消防器材定点放置、工具箱齐整有序。技术员刘立柱手中的检修笔记,详细记载着每一辆车的“脾气秉性”,油管老化的批次编号、个别部件的更换周期等信息一目了然,成为车队贴心又可靠的“汽车档案”。这些细枝末节,处处显示着规程之严、用心之深。
车轮滚滚向前,安全重任在肩。当一台台整装待发的车辆披着朝霞驶出车库,奔向林海深处时,车队师傅们深知:每一次细致入微的检查,每一次对隐患的锱铢必较,都是为每一次平安抵达编织的坚实保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