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这里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一级火险区,这里存在着气候不利、可燃物多、雷击多发等不利因素,然而,这里也是多次受到国家森防指、原林业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等各级表彰的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这里就是得耳布尔林业局,截至去年的秋防结束,创造了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历史记录。
火险“虎视眈眈”,森林“安然无恙”。得耳布尔林业局实现连续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剖析他们的经验,不是老天赐福,而是他们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所下功夫之深、所做工作之细、所抓管理之严。
“管理局党委、管理局高度重视、认真谋划,林业局抓严抓细、严格落实,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密切配合,使我局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极端天气日益增多、林情社情复杂变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的严峻考验,并总结出了‘领导重视、严明制度、科学管理、群防群治’的宝贵经验,实现了连续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阶段性目标,在得耳布尔林业局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得耳布尔林业局局长朱文杰的一番话,道出了成绩背后的关键所在。
60年,三代人———用坚韧、执着、担当,谱写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捍卫绿色生命之歌。
今年81岁的马玉岩老人曾是得耳布尔林业局二道河林场的一名职工,1958年参加工作,时至今日,60年过去了,当他听到“防火”二字时,依旧目光坚毅,闻“火”色变。“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火是森林‘大敌’,从领导到职工再到家属,都非常重视防火工作,这么多年,从我到儿子再到孙子,防火意识越来越强,这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马玉岩坚定地说。在他们那代人心中,防火工作早已形成一种习惯,饭可一日不吃,火不可一日不防。
3月末的林区,冰雪尚未消融,大地仍透着冬的气息。窗外飘零着散落的雪花,大家心中紧绷着的一根弦,也因这场大雪而稍作放松。马玉岩望向窗外,对他在林场参与防火的岁月,仍是记忆犹新。他说:“那时候上山不准带火,入山前,防火检查站对每位进山人员都要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火源入山。林场还要跟工队签订责任状,每个工队都有负责的片区,哪个片区出现问题就要负相应的责任。‘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等标语张贴在小工队的帐篷内外。在山上,只有做饭的时候能看到明火,但要在帐篷外面打出30米的防火道,林业局一直要求我们这么做,我们也就慢慢养成了习惯,防火工作是一环套一环的,谁都不能懈怠。”
“北风怕日落,南风怕鸡叫”,这是当地百姓时常说起的土话,也是大家判断刮风天气的一个“土办法”。在得耳布尔林业局有一个铁的“规定”———“起风不点火”。在林场居住的居民,只要看到场部的防火旗升起,就停止一切生产、生活用火,禁止一切车辆、人员入山。“林场的防火旗只要升到铁杆顶,居民区肯定看不到烟!要是刮三天,就三天不能点火,只能吃点冷食将就一下。直到现在我家还遵守着这条规定。”曾在康达岭林场担任工会主席的马学奇老人说起当时家家户户如何遵守防火制度时,表情严肃,从他说话的语气中不难看出,这条“规定”已经成为他和家人一辈子的遵循。
从最开始人们通过口头相传遵守制度,到现在明文规定,实行“清单式”管理,得耳布尔林业局防火制度随着岁月的变迁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制度愈发严明,并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
1998年,得耳布尔林业局实现了4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形成了“三不准”“四个亲自”的制度,严控森林防火工作,并将林业局所属的28个单位划分成8个防火战区,在地区实行了森林防火负责制,建立了各防火战区统一领导和指挥的森林防火工作体制……
2008年,得耳布尔林业局实现了5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从不断实践中又总结出30条制度落实到森林防火工作中……
严明的制度,严肃的纪律,是做好防扑火工作的重要保障。2018年,得耳布尔林业局实现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在长期的森林防火实践中,制定了从预防、集结、扑救到撤离30余项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使森林火灾预防、扑救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不断加大问责力度,凡因防火责任不落实、火源管理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彻底、扑火集结不及时的,都按照《林业局森林防扑火处罚办法》进行问责。
为保证得耳布尔林业局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目标顺利实现,2018年结合森林防火工作实际,林业局从防火责任制落实、火源管控、宣传教育、林火扑救、后勤保障5个方面实行“清单式”管理,出台了《得耳布尔林业局森林防火重点工作细则》,要求有生态功能区的单位做好50项工作,无生态功能区的单位做好33项工作,为各单位明确了具体做法、固化了重点工作,为督导组提供了有力抓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防火责任制落实方面:班子成员全部上岗,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无极特殊情况不允许请假。(查在岗情况、调度记录、请示报备单)……
火源管控方面:有矿业驻点的防火战区要督导矿山企业对用电情况进行隐患排查,对所属输电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查工作记录)……
宣传教育方面:林场大风天要有火险信号旗,以及警报器具。(查现地)……
林火扑救方面:各防火战区、检查站点、望塔通讯畅通,定时汇报、反馈到位。(查现地、查记录)……
后勤保障方面:各防火战区及时对机降点、蓄水池、队伍集结场地进行养护,以满足扑火实战需要。(查现地)……
这是《得耳布尔林业局森林防火重点工作细则》中的一些内容,更是几代务林人,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在一次又一次防火攻坚战中取得胜利的“秘诀”。
走进耳布尔林场主任陈光的办公室,各类防火规章制度的表格摆满案头,陈光指着防火制度“清单”表说:“你看,林业局防火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要求都落实到了每一步每一个细节上,让林场有据可查,按照制度上的规定查遗补漏,使得防火工作落到了实处,也让我们对防火工作该如何做得更好指明了方向。”
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周密严谨的部署,持之以恒的努力,得耳布尔林业局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春寒料峭,刺骨的寒风中,定格森林卫士孤独的背影,秋高气爽,陡峭的山路上,行进着森林卫士坚韧的脚步。数十年来,在得耳布尔林业局,无数的森林卫士公而忘私、默默奉献……
记者手记:历时5天的采访中,从得耳布尔林业局建局第一代职工到现在职职工,听到“防火”的字眼时,他们都表情严肃,“防火”二字已深深印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不管工作还是生活,防火永远排在第一位。
一项制度的形成是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诸多事项的改变而不断更新、更替。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得耳布尔林业局实现连续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期间,是一项项严明的制度管住了人,管住了火源。事实上,构筑森林防火思想防线,把森林防火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就是得耳布尔林业局连续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重要经验。 见习记者 米何妙子 记者 朱高华通讯员 王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