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耳布尔林业局援外扑火纪实
兴安6月,草木茂盛,生机盎然。沉浸在安全度过春季防火期喜悦中的得耳布尔林业局森防指战员接到援外扑火命令,11日至14日增援额尔古纳保护区、20日至24日增援莫尔道嘎林业局、19日至25日增援金河林业局,3场雷电火灾,直接威胁生态安全,形势十分危急。得耳布尔林业局森林扑火队迅速集结,火速开赴前线参加扑火战斗。
有勇有谋 铸就铁壁
“这里的山特别高,而且很陡峭。我们从早晨接到任务后出发,到下午1点多终于到达火场最前沿。宣传部部长马森带着我们一刻没有休息,就开始扑火。”防火处副主任于成亮说。按照前线森防指的安排,得耳布尔、根河、库都尔林业局3支专业扑火队组成专业扑火大队。
“接到任务后,我们调配4台风机在前面顶住火头,两台油锯清理障碍,其他单位开设生土隔离带。完成1500米的任务后,又按照前线森防指命令,抽调30人靠前驻防,接管200米长的火线。任务很重、困难很多,但我们都克服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1700米的火线守护和清理任务。”马森讲得很激动,仿佛回到了火场。
秀山火场,防火处一中队中队长李辉带着20名专业扑火队员跟火头鏖战了两天两夜,他们的背囊都没有打开过,困了就席地而睡,饿了就嚼一口方便面,直到22日全线合围,这支队伍才算放松下来。“在与大部队汇合后,我们吃上了3天以来第一顿热乎的饭菜。也是这时候,才有人感觉到了痒,扑火时实在太累了,就连蚊子、瞎蒙叮在身上,咬在脸上都没有感觉,这次扑火真是让人难忘。”李辉动情地说。整个扑火任务过程中,没有一个队员退缩,没有一个喊累的。
无畏无惧 锤炼精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得耳布尔林业局连续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与这支训练有素的扑火队伍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不但具备娴熟的扑火技能,更具有无所畏惧、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
在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援外扑火时,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给扑火工作带来了难度。得耳布尔局森防指副总指挥白雪岩果断派出3个业务精的队员前去寻找火场,运用GPS定位后,再将信号传给大部队,提高了效率。这支扑火队第一个到达火场,为扑火战斗赢得了时间。他们历经三夜四天的战斗,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在莫尔道嘎局火场,最大的困难就是地形复杂,倒木多。”当时领队的是林业局组织部部长耿文魁,他回忆说:“前进一步都特别困难,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坎,火场清理难度非常大。”他把当时拍摄的视频给笔者看,只见画面里是横七竖八的各种倒木,远处还有树在燃烧,向上窜着火苗,扑火战斗员越过一个又一个倒木才到达着火的树木跟前。
有情有意 患难与共
“第一次上这么高的山上打火,山又高又陡,非常难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30多斤的背囊,有些队员到达目的地,顾不上休息就又原路返回,去帮助体力不支的队友拿背囊,有的往返好几次,没让一个队员掉队。”于成亮说。
“山高路远给运送给养带来了麻烦,来回一趟要六七个小时,特别是饮水成了问题。现在正值夏季,天气炎热,再加上火场的烘烤,在前线扑打火头的队员的头盔都热得发烫,脸熏黑了,嘴唇也干裂出血。休息时最想喝口水了,晃一晃自己背壶没有水了,这时就有队友把自己的水壶递了过来,真是让我感动不已。”李辉说。
正是因为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情和舍生忘死的兄弟情,才有了这临危让水的感人故事;也是因为坚持人性化管理,才有了扑火队员之间互助互爱的情谊。
无怨无悔 甘于奉献
在火场一线生病是非常危险的。在莫尔道嘎火场上,有的队员上吐下泻,有的队员浑身湿疹。也许疼痛可以忍受,但钻心的痒却很难承受。就是这样,没有一个扑火队员放下手里的工具,都在坚持扑火。同一时间,在金河秀山火场,耳布尔管护林场副主任吴兴伟由于连日的奔波劳累犯了心脏病,差点栽倒在滚烫的饭锅里,即使这样,他也只是草草地吃了速效救心丸便投入了工作。
因为有这样一支钢铁队伍,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才为援外扑火赢得了决战全胜的辉煌战绩,奏响了撼人心扉的扑火赞歌。(王秀凤 李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