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我的剪报我的歌

包文君
2023-05-25
1588

       恰逢《林海日报》创刊70周年,打开我的剪报本,那一张张剪报就是一曲曲岁月之歌。1994年,我的首发稿《识草护花“三字经”》在《林海日报》发表,如今这张报纸已经泛黄发脆,重新阅读心潮澎湃,感慨溢满眉梢、涌上心头。

       翻阅一页页的剪报,一行行铅字里记载了林区的沧桑巨变和久远的人与事,一幅幅颇有些朦胧的老照片上,印刻了务林人对绿水青山的守护、对善与美的追求……这里像是浓缩了一方天地。

       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校的我,刚刚上班一周,主任就给我四张《林海日报》,鼓励我学习。那时30余人的得耳布尔林业局防火办,只有一份《林海日报》。该报是权威的象征,又是知识、信息和政策传递的渠道之一。于是,我裁剪了64开的纸卡,将报上新闻要点、名言警句、好段金语等一一记录其中。一沓沓地放在办公桌左上角,闲暇时就抽一张诵读品味,同时将品读感想写成笔记。经过一年的累积,单位领导发现许多同事找我写请假条、个人事迹材料等,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安排我做文秘工作。就这样,《林海日报》成了我工作后的一位“启蒙老师”,文字改变了我的工作岗位和个人际遇。

       我有时候写一篇稿件,打草稿需要一两天,落笔后再修改两三遍。其实,好文章不光在写,更在于要想得明白,改得到位又透彻。我有许多满意的稿件,是在被改得面目全非的草稿里诞生的。就这样日复一日、寒暑易节地跑邮局、去收发室,直到2002年,单位有了办公传真设备,投稿变得方便了。

       在我“爬格子”的岁月里,因稿件不符合要求,屡屡石沉大海,稿件中的错句错字被编辑修改更不在话下。在这样的坚守中,转眼已度过29个春秋,自我感觉阅历丰富了、成长进步了,付出的辛苦也得到回报。

       2006年的一天,恰逢女儿过生日,嚷着要吃蛋糕,我就去单位取点私房钱。可刚到单位,林业局党委宣传部打来电话,让我去取第一、二季度的116元稿费,真叫我喜出望外!那时我每月的工资才274元。中午,我奢侈地为女儿买回一盒45元的生日蛋糕,全家皆大欢喜。

       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报纸,记录着林区转型发展的历史;述说着苍茫林海,务林人奋发进取的动人故事;作品中充满豪情的一字一句,都是务林人与企业同频共振、再创辉煌的心声。

       人启岁,梦飞翔。与《林海日报》相伴,她像灼灼燃烧的火炬,照亮我前行的路。(刘利)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