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报记者 赵兴祖 通讯员 李志凤
告别了景色秀美的毕拉河,带着新的期待,8月8日,全区党媒草原云传播协作会议“牢记嘱托筑牢北疆绿色长城”联合采访团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走进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将镜头和笔触对准森林防灭火战线,以新闻的视角聚焦林区在生态保护中蹚出的新路子、创造的新经验、取得的新成果。
探寻森林防灭火背后的故事
早上8点30分出发,经过3个小时的路程,采访团的记者们,不顾山高路远、舟车劳顿,一下车,冒着霏霏细雨,就直奔采访现场。
在大杨树林场的索滑降训练塔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耀国在雨中向记者介绍了特勤突击队的特殊作用,他说:“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成立了特勤突击队,队员们就是通过这个索降塔,完成日常索滑降训练,适应高空状态、克服紧张心理、掌握离机动作、熟练下滑速度控制及落地动作要领……”
索滑降灭火适合扑救偏远、无路、林密、火场周围没有机降条件的森林火情,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救援力量输送到火场,及时投入扑火战斗。
2017年4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立了国内首支航空特勤突击队,航空特勤突击队与普通的专业扑火队不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速、机动、精干、多能,作为攻坚力量,到达关键位置,处置关键难题。因此,对队员的身体、心理、业务素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近年来森林火灾扑救中屡建奇功。
2021年7月,内蒙古森工集团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决定在林区各地成立索滑降中队,扩充索滑降扑火队伍,提高空中作战能力。在特勤突击队30人的基础上,又在各森工公司挑选精兵,成立了302人的特勤突击队,分批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开展培训和实战演练,充分发挥特勤突击队“以一当十”的作用,重点开展“查打一体”的载人空中巡护和实战训练,如发现火情第一时间作战,确保在森林火灾中实现精兵精准快速扑救。
采访中,来自阿拉善日报社的融媒体记者娜美拉一边倾听,一边记录着,生怕漏下任何一个细节,“我们是从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来到最东部的大兴安岭,第一印象就是满眼的绿,一望无际的绿,跟阿拉善以金黄色为关键词的风景截然不同。通过近距离的采访,了解到林业职工坚守在这片林海,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默默奉献,为他们点赞。”娜美拉说,她将用笔和镜头,记录下在林区的所见所闻,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讲好林区故事。
感受科技赋能森林防火
第一站采访结束后,记者们马不停蹄地来到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应急事务处,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团成员参观各类应急扑火专用车辆,观看森林防灭火工作宣传板;走进调度指挥中心,了解公司在基础设施、力量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大杨树,曾经是有名的’火窝子’,如今,我们实现了连续13年没有人为火情。”王耀国向记者们介绍道。
骄人的业绩,引起了记者们的好奇心,“这是怎么做到的?”“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空天地人’立体监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面对记者们的提问,王耀国一一回答。
实践证明,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群众是基础,科技是支撑。
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生态功能区内有鄂旗行政所属三镇一乡和大兴安岭农垦集团、黑龙江省农工商联合公司等驻在企业。生态功能区内总人口达25万,其中有近10万人散居在林区腹地。境内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村屯连队农牧业点星罗棋布,多达2000多个,遍布生态功能区内的沟沟岔岔,林情、社情非常复杂,火源管理难度极大。
该公司认真研判防火形势,创造性地提出并构建了生态保护“三员”网络,在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生态功能区范围内,将野外独立作业点人员聘为信息员;将从事放牧的人员聘为协查员;将行政村和农垦系统连队的负责人聘为协管员。2023年聘用“三员”518人,把防火宣传、管理、巡护网络遍布到生态功能区内所有村屯、连队、农牧业点。
同时,继续推行森林防灭火“十户联防联保”工作机制,与各乡镇、驻在企业、野外作业点逐家逐户签订“森林防火区域责任状”12800余份。
同时,科技助力森林防灭火工作,公司建设森林防火预警平台,通过采用高清视频和热成像相结合的双镜头监控设备,16个视频监测摄像系统自动对生态功能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24小时监控。利用智能烟火识别和热成像探火技术相结合,能对火情进行自动分析和报警,同时利用前端网络数字云台旋转角度、焦距、位置等,准确测定火点发生的方位和距离,在电子地图上,自动将火点定位,准确标出火点位置,确保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呼伦贝尔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董晓波是林区的老朋友,因工作原因,经常来林区采访,每次都有新发现、新感悟。“再次走进美丽的大兴安岭林区,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林区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上的明显成效,也看到了林区干部职工为守好北疆这片绿色所付出的努力和坚守。”董晓波深有感触地说道。她表示,呼伦贝尔日报一直密切关注着林区的发展变化和地林协同发展的成效,今后,他们会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林区,不断挖掘好典型、报道好新闻、发出好声音,把更多更精彩更有品质的故事讲给世人听,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作出更多党媒贡献。
“此次联合采访活动中,我看到了森工集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从砍树到看树再到看树后的巨大变化;看到了与时代拥抱、与科技接轨,公路网和信息化等建设日新月异;看到了林区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砍木头生活照样有奔头的勤劳致富场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将通过笔触为大家真实地呈现森工集团在践行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讲好国企故事,将国有企业的正能量和好声音传播得更远。”自治区国资委综保中心融媒体科科长李萌萌饱含深情的话语,道出了联合采访团记者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