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提升能力的重要“软实力”

叶桐
2019-05-07
1483

      “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将鲜亮清澈的、富有营养的、美味可口的文化之水,引入茫茫林海中,会让美好生态更加润泽蓬勃。把文化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大政方针、使命任务、决策部署的重要工具和力量,普遍用于林区改革发展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中,必将对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方这道风景线建设的更加亮丽,提供强有力支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实践的灯火。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今,人们对文化、精神的给养要求不断提升,心灵的充实、精神的满足、价值的实现以及心有所依、心有所向、心有所好是大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
      生态文化作为反映和促进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总和,是滋养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重要“软实力”。随着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必须紧紧跟进,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不断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理念。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支撑能力,必须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诚然,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正确的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在林区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注意不过度消费传统文化,不把传统文化完全市场化。应该开拓和挖掘其中最优秀的东西,而且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相接轨,和21世纪的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议题接轨,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欲事立,须是心立。”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播正能量,讲好林区生态建设故事。
      让生态文化成为生态建设的支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职工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建设、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周林)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