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山林传来“森林医生”的歌   

姚旭峰
2019-08-14
1520
———记甘河林业局森防站党支部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甘河林业局森防站党支部成员在密林深处以歌声表达着对祖国和党的热爱,更凝结着他们对大森林无限的热爱和关切之情。
  “你看,这就是落叶松球蚜,有的虫体很细长,约1毫米,肉眼很难直接观测到。”在甘东管护所生态功能区的鸟巢箱防治标准地,森防站站长朱鹏军指着一棵病枯木对笔者说。自4月份以来,他带领着森防人员穿梭于高山深谷、林网林带,投身于荆棘草莽,就为了将森林病虫害这无烟的火灾“浇灭”。
  “特别是夏季,在林子里走上一趟,满身都是汗,还不敢脱外衣,要不‘草爬子’就会跟你来个‘亲密接触’……”森防测报员李煜禧今年33岁,走起山路脚下生风。笔者跟着他,被布满荆草的灌木穿透了裤脚,扎得笔者小腿生疼,又一不小心被枯木绊倒了,膝盖隐隐作痛。
  明火易见,暗火难防。“还记得2001年,甘东生态功能区发生了落叶松鞘蛾毒蛾灾害,树叶全部被虫子吃光,见不到一点绿色,真是不忍心再看下去……”被同事称为“测报专家”的森防站副站长尹传玉不无感慨地说。他每周都派技术人员到重点林地进行监测,并在病虫高发的6至8月,每天分组对林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并做好台帐记录工作。
  “看这个自由伸缩的观视镜,这可是人工鸟巢箱管理的‘神器’……”站在一棵悬挂着鸟巢箱的树下,检疫员李江龙兴致勃勃地对笔者说。传统的人工鸟巢箱的管理和检查工作都依靠梯子,既费时又费力,调查员每天扛着20余斤的梯子在林间行走,在悬挂鸟巢箱的树下攀爬近百次,常常大汗淋漓,精疲力竭。党员梁建民从伸缩的地板擦找来了灵感,他将摩托车倒视镜焊接到白钢管上,焊接的时候找好内视角度,只需用焊接的钢管倒视镜将鸟巢箱盖顶开,鸟巢箱里的情况就会反射到倒视镜内,鸟巢里有多少鸟蛋、孵化了多少雏鸟都清晰地映射到倒视镜内,这让调查人员告别了梯子,不仅省时省力,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隐患。这小小的“鸟巢箱观视镜”是森防站党支部“技术创新室”的一个智慧结晶,一个让大家引以为傲的“小发明”。
  “可能你还不知道,啄木鸟是益鸟,可它却是北灰
  、大山雀等鸟儿的天敌。我们在视频监测中能看到啄木鸟在鸟巢箱外叼食鸟蛋和雏鸟的影像,看得我们直心疼…….”测报员李海峰向笔者介绍说。2016年,他们将鸟巢箱改装,将巢口设计成啄木鸟头部不能钻进去的圆形,巢箱外部改装得圆滑平整,啄木鸟不能站立,有效避免了鸟蛋和雏鸟被啄木鸟叼食,提高了鸟儿的筑巢率和孵化率。
  近两年,他们做好以鸟治虫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在甘东林场41林班、63林班、74林班等地设立了“以鸟治虫”生物防治示范区,建立了林场级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形成了以管护所主任———专职测报员———管护员———职工群众为主的林场级监测管理模式。同时,他们还完成了 《落叶松毛虫天敌调查》《鼠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技术报告》等多项调查和研究工作。在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学术年会上,他们撰写的《悬挂人工巢箱招引食虫鸟防治森林害虫的研究》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党员梁建民也被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授予“兴安脊梁”奖章,并荣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森林健康卫士奖”。
  “我爱你中国……”在蓊郁丰茂的森林中,党支部成员又排起了整齐的队伍,每人手中挥舞着一面鲜红的国旗,声音雄浑有力。
  “我们要将这一天的工作制作成快闪作品,来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这个局森防站防治员魏文龙饱含深情地对笔者说。
  有虫不成灾,青山依旧在。和煦的风儿轻抚过这些“森林医生”的面庞,带着他们的歌声和心愿飘向远方那一片片蓊郁的绿色……■隋海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