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报通讯员 刘继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大杨树林业公司党委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行动,将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用心用情答好民生考卷。
把准“需求脉”,让实事清单更接地气
看着体检报告上的各项健康数据,员工鄂龙的脸上露出笑容:“体检完心里踏实多了,工作起来更有劲儿了,特别感谢公司把我们的健康放在心上!”
自8月起,公司党委将员工健康体检列为民生项目“头号工程”,投入44万余元为911名员工健康保驾护航。在2024年体检标准基础上,为每名员工额外增加50元体检经费,进一步提升检查质量。针对往年“项目基础、地点固定”的反馈,公司创新开通“全国自行体检+本地区7折优惠”双渠道,既让员工享受便利,更实现“小病早治、大病早防”的健康守护。
为精准对接员工需求,公司党委创新推出“三问三听”工作法,通过班子成员分片调研、座谈会、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广泛收集员工在健康保障、工作住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经梳理汇总后,由党委扩大会议讨论并民主表决,最终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明确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构建“立项—推进—验收—反馈”的全流程闭环机制,确保每项实事都能落到实处。
关爱不止于健康保障。为解决单身青年员工婚恋问题,公司党委联合大杨树镇政府、医院、驻在企业等多单位开展“爱在北疆恋在林区”青年联谊活动;开设“爱心托管班”,解决员工子女假期无人看管问题;为青年员工提供轮岗学习机会,助力青年员工做好职业规划……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正是“员工利益无小事”的生动诠释。
打通“中间阻”,让政策实惠直达基层
“办实事不能停留在口头,必须让基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这是公司领导在推动实事落地时反复强调的话语。公司党委把“基层减负”与“实事落地”相结合,坚决纠治“层层转发、照搬照抄”的形式主义,要求相关部门拿出“施工图”“时间表”,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直接服务基层、惠及员工。
走进项目现场,办实事成效正在悄然改变着基层的面貌。在应急事务中心办公楼前,原本破损松动的台阶已被重新浇筑,平整稳固的新台阶让前来办事的群众脚下更踏实;对办公楼后院的地面进行了硬化翻新,方便车辆停放;卧罗河林场旧营房改造陆续完工;朝阳林场地面硬化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
员工活动室里,新添置的跑步机、单车、哑铃等健身器材整齐排列,成为大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下班后的员工纷纷走进活动室挥洒汗水,既缓解了工作疲劳,也增强了身体素质。为一线员工新配备的10台净水器已经安装到位,清澈甘甜的饮用水从净水器中流出,彻底改变了以往用水口感不佳、杂质较多的问题,让大家喝上了放心水、舒心水,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办实事的成效,最终要由员工来打分。”公司党委成立专项督查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既看硬件改善,也听员工评价。对推进缓慢的工作,现场办公解决难点问题;对员工满意度低的服务,立即调整方案重新推进,确保实事落地不打折扣。
激活“内动力”,让员工成为发展“主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司党委着力构建“党委引导、基层主导、员工参与”的办实事机制,把更多自主权交给基层单位。这种“主人翁”意识,正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车辆维修、灭火机具使用方面,基层员工自发成立“技术互助小组”,通过老师傅带新徒弟,手把手传授维修技巧,不少设备故障在一线就能快速解决,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依托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温暖、环境治理、修缮道路等志愿服务活动,传递身边正能量……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等政策”到“主动办”,基层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被充分激发,形成了“上下同心、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每一项实事的推进,都印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着企业与员工同频共振的力量。公司党委将以钉钉子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实干成为企业最鲜明的底色,让员工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暖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