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想起路遥

spring
2011-12-30
3047

        我原本与已故作家路遥是素昧平生的,只是三十年前曾参加在西安召开的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时听过他的讲座。后来,又读了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结果,我每每觉得,我家的日常生活与他有了某种联系。
  我们家有一张特大号的床,与之匹配的床罩当然也十分的“巨大”。每次换洗都惹来一些麻烦:一来没有那么大的容器,二来妻子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只有到大河里才可痛快地洗涤。
  每次床罩脏了,家里人都将其视为负担,而在我看来,什么事都是有窍门的。我的窍门是将这个巨大的床罩打开,先将最脏的地方找到,进行指定性的局部搓洗。当我确定所有的地方都完美无缺、干干净净了,我再进行由局部到全面搓洗。当我认为每一处“堡垒”全部攻克,这才先搓后揉 ,平均使力,然后滤净甩干,大功告成。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将一件“大活”用最快的速度,轻易就完成了。写作如洗床单,我的窍门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将自己“全泡进去”,而是将一件大事化整为零。每个局部完成了,那么,整体距离我们还遥远吗?我写成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古河》和十万行长诗《东方神话》,就是像洗床罩一样完成的。
        那日看央视播出的获矛盾文学奖的系列人物,当中我顶顶佩服的就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他为了这部传世之作,硬是把自己给活活累死了。这种态度,才是真正为人类而工作的态度。其实,这部书也不过就那么八十多万字,能把人累死,我以为这是当时在搜集资料和写作手段相对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所导致的。要按现在的写作手段,可能就不是问题了。除了干活有窍门以外,在我看来,1990年代中期以后的网络的迅速成形,从一个最重要的角度,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基本“生产”条件,进而改变了整个文学。这也是我没有被累死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在想,妻子为什么只因洗一个大大的床罩,而累的要死。我想来想去才想明白,她是在泡床罩时,就把自己全泡进去了。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什么也不耽误,更不要只为一件事活着,而是化整为零,既不累,又能完成大的“部头”。有时,用死劲,并不出大活,人活着总是前边路短,后边路长。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句话有多种可能。在路遥那里,就可以看成是一夜不睡觉,睡一上午,从下午又开始写作。如果从慢半步来讲,这也不失人生中以退为进的一个大智慧。名气当然重要,市场也决定生死。于是,有的作家将自己卖给市场,有的作家将自己卖给官场,作家们都在为自己的名气奔忙。其实,人生有时是累计,有时是偶然,写字时不知所执、心手双意,也能进入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境界。
       如果有了方法,路遥也许死不了太早。人本是应该制造工具,而改变自己的环境,结果却被异化,而使自己成为工具。如果你想选一条并不遥的路,那么这里有两句话供你参考,一是破车别揽重载。揽了重载,就要为自己合理布局,从中进化自己的“车”;二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揽了瓷器活,就应该在巧劲上下功夫,不要连自己的命都“泡进去”,那样做真的是得不偿失呀——这也是我付出身体的代价后,对文友们的一个忠告。
  
                                                                          (尹树义)
 
?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