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母爱如水

spring
2016-04-01
3003
 
 

      看着八十岁的母亲,满头的银发,纵横的皱纹,回想起母亲操劳的一生我不仅潸然泪下。

      母亲出生于贫穷的农村,从小养成了勤劳朴实的性格,成家后父亲在县城工作,照顾不了农村的家,母亲不但承担起了全部家务,还要参加繁重的田间劳动。那时孩子小没人看管,大姐为照看弟弟而耽误了上学,为此久久不能释怀。尤其我小时淘气,上学不争气,驴脾气,着实让母亲格外操心生气。

      为了生计,母亲六十年代初带着三个孩子随父亲来到了刚刚开发建设、条件艰苦的林区 ,把家安到离局址偏远的农牧场(后建林场),随着我和妹妹的降生一家七口人生活的负担就更重了,为了多挣点钱,母亲参加“妇女队”干些零活,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那时粮食实行定量供应总是不够吃,母亲只好春夏挖野菜,秋天采蘑菇,起早贪黑种上几亩菜地让我们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还要储存够一冬天吃的土豆大白菜,每年不仅养十多只鸡鸭,还养上两头猪,春节了杀一头解解馋,尽量让我们生活的更好些。

      这样的生活虽是清苦,却也其乐融融,可在我16岁时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生活就更加困难了,母亲衰老了许多。要强的母亲为了把我们养大成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夏天打马草,冬天拉烧材,还砌过火炕。就这样母亲千辛万苦把我们五个子女抚养长大,又先后为我们成了家,我们有了孩子,母亲还帮着照看,如今孙子都结婚了,而母亲却老了。

      回想母亲的人生之路,从小出生在解放前受过苦,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挨过饿,在林区时住过帐篷受过冻,搬到农牧场时没有电,文化大革命父亲挨“批斗”母亲遭白眼,我们稍大一点了父亲又离开了……这点点滴滴就组成了母亲八十个春秋的平凡人生,经历了新旧社会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林区日新月异的巨大进步。期间历经多少风雨,付出了多少艰辛,流下了多少血汗,只有母亲自己最清楚,可要强的母亲都挺过来了,没有被生活的重负压垮,没有被失去亲人的悲痛淹没,这也得益于母亲比较乐观的性格。

      母亲以前有两个遗憾,一是小时没上学不识字,二是在林区老了没拿上养老金,第一个遗憾只能是遗憾了,但第二个却赶上了林区前几年的好政策,办了“五七工”领到了养老金,母亲特知足。如今又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棚户区楼房,天气好了还到休闲广场散散步……甭提多幸福了。


李太平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