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又爱又恨大白菜

spring
2016-07-14
2683
○褚连宝
      出生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人,对于大白菜的感情可以说是爱恨有加的。那个时候只有白菜、萝卜可以作为越冬的蔬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里对白菜有时如爹娘一样抚爱,有时又恨不得一脚踢出很远。
      在北方,大白菜是要吃一个冬天的,贮藏犹为重要。每到冬季,林业局的福利科都要在外地购进大白菜,用火车装运进来,我常常记得姑父带我和表弟到车站分菜的情景,每家每户都拉着自家的小拉车,车站的货场就成了小拉车的世界,如果要开出一条道来实属不易,进来的白菜都是草袋装的,由于受天气的影响,车皮上面和下面都冻起了泡,只有中间的几层要好些,大家为了分到一包暖菜有时要抢破头,待白菜拉回家后,大人们要将白菜进行分类,冻的缓不过来的就放在外面继续冻,能暖过来的放在一边用报纸包起来,再好一些的要渍上一缸酸菜,也就是一冬天的主菜了。
      毕业后,参加工作到了木材生产小工队,每天吃的都是冻白菜汤,因为豆油是按人按量供应的,伙夫不舍得放油,经常是零星的几滴油漂在上面,所以很多时候工人们看见白菜汤都要抱怨几句。特别是70年代末,我在工队食堂做伙夫期间,我在做冻白菜时都要用开水焯一下再做菜汤,有时管理员上来几斤猪肉,要给职工们包上一次包子,改善一下伙食会得到职工们的称赞,大白菜跟随我六年的工队时光、林场工作的20多年光阴。
      80年代中期后,随着天气的转暖,林区的职工也都尝试着在房前屋后,根据季节变化试种起了大白菜,有的在镇周边林地里开垦一些地,在自给有余的时候卖上一些,在街上秋季时常听到白菜的叫卖声,价格比外地的要高一些,外地的白菜小贩也要运进几车,老百姓也不再为吃白菜而发愁,福利科已不再定菜、发菜了。生产工队同样吃上了新鲜白菜,有条件的要渍上两缸酸菜,如果是要想吃冻菜那要自己冻上几棵。
      白菜是那个时代冬天里不可或缺的蔬菜,如今大白菜还是林区人越冬的主菜,特别是林区人离不开的酸菜,我每次上市场购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菜,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白菜的价格,它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也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所以我永远不能忘记大白菜,是它让我从那个物资匮乏的70年代逐渐长大成人,是它帮我在困窘的岁月里一步步走过,是它在我生命的长河中经久相随,不离不弃。
      晶莹翠绿的大白菜,烦也是它,爱也是它。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