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青春总是猝不及防。那时的自己脸上有长不完的“青春痘”,嘴里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手里有传不完的“小纸条”,课桌上也有流不完的“哈喇子”……
那时候,正直青春期的我是叛逆的,母亲的一句话我都存着八句话去顶撞。她说东,我去西;她说这,我指那。就连上高中填志愿、大学填志愿也没有认真听她的意见。我也数不清母亲有多少次偷偷的擦拭眼泪,我只知道我不止一次伤了她的心。
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执拗不过母亲,她硬要送我去呼市,38个小时的火车,母亲几乎没怎么合眼,还一直叮嘱我:“外面不比家里,别总发小脾气,学会忍让……”可那时候我想的是“火车啊,你快点开吧,我妈太墨迹了……”
大学里的一天,和母亲约好了视频。但我因为一个饭局,完全把和母亲的约定抛到脑后,等半夜回到寝室,看到qq上无数个视频请求,我都无法回应。那一刻我觉得多少解释都是苍白的!我能想象的到母亲坐在电脑旁等着看我的喜悦,也能想象她看到我这边没有响应的失落。母亲没有给我打电话,她内心肯定在嘀咕:“孩子忙,再等等!”那种等待是多么焦灼。那一夜,我偷偷在被窝里哭了,哭了很久,也骂了自己很久。
人们总说“我们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把最差的一面留给了最亲的人”。悔过当年叛逆的自己,我想,这就是青春期的“通病”吧。
“父母在,不远游。”大学毕业,我返程回乡,工作在离家不远的小镇。我想尽量陪在母亲的身边,给予她更多无声的陪伴。我每天给母亲打三四个电话,每天晚上视频聊天,唠叨她按时吃饭,叮咛她天气变化多添衣,嘱咐她出门路滑多注意脚下……
看着她额头上越来越明显的抬头纹,越来越直不起来的脊背,我感觉到她老了,真的老了。她不会像当年那样“墨迹”,反而是我越来越唠叨,和母亲的相处,也从以前的“敌人”,变成现在的“挚友”,母亲开始倾听我的话语,尊重我的选择。
父母不易,请在她们慢慢变老时,多给予他们陪伴。父母要的不多,常回家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