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赵雪智
今年以来,大杨树林业公司探索产业经营模式新路径,创新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合作企业”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实现“租金收益+供应链服务收益+加工环节增值收益”三重增效,为林区高质量发展中草药产业提供可复制样本。
“生态功能区内非基本农田就这么多,传统种植收益单一,怎么破局?”会议室内,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庆喜指着生态功能区图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必须扔掉‘甩手掌柜’的想法,摒弃过去‘一租了之’的粗放模式,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今年2月,由公司多部门组成的调研小组深入铁力市药王谷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和安徽亳州、河北安国药材交易中心等地实地调研,通过考察基地基础设施情况、参观不同年份中草药种植规模及田间精细化管理情况,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对公司3395.3亩非基本农田进行合理划分。同时,结合专家建议、林区土壤气候条件及种植经验,科学选定适宜林区种植的道地药材品种,确定将1899.09亩非基本农田用于种植紫苏,其他区域作为四叶草等品种的培育区。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高校召开校企座谈会、举办中草药培训班,大胆尝试“科研所+合作社”发展新模式,探索集药材种子选种、病虫害绿色防控、中药材质量安全把控等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方法,为产业发展全链条“铺路架桥”。
走进田间地头,该公司森林经营中心技术骨干李智正在指导农户调整无人机巡护路线。旁边的实验田里,不同海拔、土壤的药材长势对比图为标准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智介绍说:“我们筛选出适合大杨树地区种植的紫苏、四叶草等4个品种,通过无人机巡护和视频监控,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而且病虫害预警准确率能达90%以上。”
该公司优化项目管理模式,组织职工整建制参与基地种植,实行项目化定额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盘活闲置设备资源,利用现有农机具等设备,为基地提供耙地、追肥等有偿服务,增加企业收益;引进数智管理系统,运用视频探头、无人机巡护等实现数字化管理,建立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保障产品品质。
中草药的销路在哪里?怎么才能提高药材价值?如何才能实现员工增收?该公司探索销售新渠道,深化合资合作,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模式,开展产销对接,推动多品种药材协同发展,拓宽对外销售渠道;采取林药套作、公司收购等方式,保证员工长期受益;与药企、食品企业、科研机构寻求精深加工合作,探索紫苏精油、紫苏蜂蜜等健康新“食”代形式,拓展“中草药”新业态,提升药材附加值。
“我们已经与制药及药食同源企业签订‘优先采购’订单,提前锁定销售渠道,既拓宽了销路,也提升了药材附加值。”该公司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晓辉指着绿意盎然的四叶草幼苗介绍道。
看着精心照料的药材地长势良好,农户感叹道:“真是科技改变生活,让我们不愁产量更不愁销售。”
从土地利用到延伸产业链供应,再到数字管理、加工增值,大杨树林业公司用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现实路径,让生态资源不断释放经济价值,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当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碰撞出创新火花,有限的资源也能孕育出高附加、多元化的绿色经济,让林海深处的这片中草药基地,成为林区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