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取之有“道”林下生“金”

包文君
2025-08-28
1804

■本报通讯员 李旭

初秋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晨雾还未散尽,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各个检查站已忙碌起来,道路通行栏杆交替闪烁的警示灯在晨光里显得格外醒目,提醒着通行人员严格遵守入山规定。

“请出示证件,核对一下采集区域和种类。”8月15日,该公司放开野生红豆入山采集第一天,森林资源管理中心和森林公安的工作人员早早来到入山卡口,严格核查、比对入山人员的采集证信息,确认无误后放行入山。

“检查站是守护森林资源的第一道防线,必须要仔细核查采集信息。”森林资源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庞威指着证件上的“使用须知”,反复叮嘱工作人员要逐项严格排查。

该公司采取“定期堵卡+随机抽查”的方式,严格管理入山人员采集行为,禁止掠青、使用破坏性采集工具,重点宣传“禁止非法采摘、严禁野外用火”等规定,明确“合理采摘不毁林、安全用火不松懈”的底线要求,确保从源头上规范林下资源采集行为。

“在各类山货陆续成熟之前,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林下资源采集相关规定和采集证办理流程,在各入山卡口开展联合蹲点检查,及时劝返不了解相关规定、未办理采集证件的入山人员,并向其告知林下资源采集要求。”森林资源管理中心林政技术员王勐汇具体负责办理采集证,他在汇总数据时介绍说,6月至8月,主动来办理野生金莲花、红豆采集证件的有740人次。

林下资源采集关系群众的生计问题,更关乎林区的生态保护大计。今年,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创新举措,分别将生态功能区内的野生金莲花、红豆林下资源统一规划管理,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确定收购商,避免恶性竞争,让资源价值最大化。同时,公司产业部门联合资源部门划定各类品种的采集范围,实行“市场调研+实地踏查”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实际收购量,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资源,保障采集收益,努力实现生态惠民和生态效益双赢。

这种“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规范采集、定向销售”的模式,正在让林下经济步入良性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谢治国表示,他们将不断积累经验、完善举措,探索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确保林下资源拿得到、卖得出,实现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夕阳下,满载山珍的车辆驶出山林,采收人员忙碌的身影,彰显了“取之有道”的智慧,让生态账越算越厚,生计账越算越实,促进林下资源成为惠及群众的“幸福靠山”。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