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深水井润心田蔬菜棚暖人心

王景双
2025-09-09
762

———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工惠菜园”和“安全饮水”试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娄文锋 通讯员 常威 姚远 李崎岑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9月4日,在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白灰窑瞭望塔,瞭望员孙本江看着清冽的地下水从280米的深水井中喷涌而出激动地说。

孙本江今年54岁,从事瞭望员工作已经16年了,每年要在瞭望塔上工作生活7个月以上,瞭望塔早已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白灰窑瞭望塔位置偏僻、山高林茂。以往,孙本江和同事的日常用水全靠每半个月交接班时从山下运送。一桶水,往往要精打细算用上好几天。平日里,他们靠收集雨水或融化雪水刷牙、洗脸、做饭、洗衣……每一滴水都显得格外珍贵,计划用水成了他们生活中不成文的纪律。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瞭望塔多处偏远高山顶部,地形陡峭,环境艰苦,再加上林区春秋两季防火期时间长,瞭望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吃水也成了难题,通过集团工会和公司的合力,成功在白灰窑瞭望塔建成深水井,真正实现了瞭望塔从‘缺水’到‘有水’的转变,不仅保障了充足的饮用水,还满足了日常洗漱需求,解决了大家‘吃水难’的问题。”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应急事务中心党委书记赵坤表示,这一变化让职工们的工作生活既安心又舒心,再也不用为“没有水”而担心。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0.67万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内,一座座防火瞭望塔巍然矗立,瞭望员们常年坚守于此,以塔为家,尽管山路崎岖、条件艰苦,但他们仍用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双眼守护着这片森林,成为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不可或缺的“守护者”。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线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针对防火瞭望员、管护站和靠前驻防职工长期面临的饮水难题,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在根河、莫尔道嘎、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和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瞭望塔,率先试点建设4眼防火饮水水井。

与此同时,为破解偏远一线职工吃菜难、吃新鲜蔬菜更难的现实问题,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积极整合资源,建成4座现代化阳光房蔬菜棚,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成功培育出6类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鲜蔬菜,有效丰富了职工餐桌,满足了日常健康饮食需求。

根河森工公司乌力库玛森林经营管护中心352防火瞭望塔的阳光房蔬菜棚就是其中之一。

山风清爽,林海苍茫,在352防火瞭望塔的不远处,一座长6米、宽4米、高3米的蔬菜大棚悄然融入这片绿意之中,成为山岭间一抹别样的生机。温室棚内,绿油油的木耳菜、小白菜、生菜、空心菜长势喜人。瞭望员沙广健细心地为蔬菜浇水,脸上的笑容溢于言表。他说:“你看这菜长得多好,今年我们已经吃上两茬菜了。”

回忆起阳光房蔬菜棚建成以前的日子,沙广健无奈地说:“352防火瞭望塔4人两组,每7天交接一次班,以前吃菜都靠从山下带上来,两三天菜就蔫了,大多吃的都是耐储存的土豆、萝卜,有时为了放的时间长点就把菜腌制成咸菜,吃上新鲜绿叶菜那真是不敢想,现在自己种的菜,随吃随摘,又新鲜又健康。”

根河森工公司工会常务副主席吴兴华介绍道,瞭望员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哨兵”,作为森林防灭火战线上的排头兵、万顷林海的“千里眼”,常年坚守在高耸的瞭望塔上。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心系一线职工,建设阳光房蔬菜棚,切实解决了一线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吃菜难”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认真落实全国总工会、自治区总工会工作部署,持续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今年向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申报防火瞭望塔“工惠菜园”和“安全饮水”试点项目,并启动实施建设,计划三年内解决边远山区一线职工的饮水问题。

从“吃水难”变为“清水涌”,从“吃菜难”到“满园绿”,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切实提升一线职工的生活条件,让职工在收获“获得感”的同时,持续积累着“幸福感”,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坚实的后盾。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