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绿水青山间酿出“甜蜜经济”

包文君
2025-09-12
1029

■本报通讯员 潘志鹏 李凌娟

九月的奎勒河自然保护区内,山花烂漫,蜂飞蝶舞,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花香和森林的清香。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阿里河森工公司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员工正在蜂场忙碌着,伴随着摇蜜机的嗡鸣声和蜂蜜清甜的香气,开启了一场“甜蜜事业”的丰收季。

近年来,阿里河森工公司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依托奎勒河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野生蜜源植物资源,大力推进生态养蜂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9年,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开始探索发展养蜂产业,初期仅有21箱蜜蜂,年总产值不足2万元。经过6年的发展壮大,如今已拥有蜂箱200余个,养殖点从1处扩展到3处,年产值稳定在20万元左右。

“我们积极响应公司‘小蜜蜂实现大产业’的号召,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员工投身到养蜂产业中。”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于传龙介绍道,他们不仅引进优良蜂种,还注重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能吃苦的养蜂专业人才,为养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提升养蜂效益,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在技术管理上下足了功夫。今年,首次推行“双蜂王管理”技术,即在一个蜂群中同时饲养两只蜂王,以提高蜂群繁殖速度和产蜜量,极大提升了蜂蜜产量和蜂群活力。

“精细化管理是关键,从蜂群的日常管理、疾病防控到蜜源利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养蜂员工徐志作为最早加入养蜂产业的员工之一,见证了蜂群一年比一年壮大的过程,也真切感受到养蜂产业带来的甜头。

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完成了第一批蜂蜜收取工作,共收获蜂蜜2000斤。由于夏季雨水充足、气温适宜,蜜源植物生长旺盛,预计还将完成三个批次的取蜜任务,蜂蜜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据了解,奎勒河自然保护区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拥有大面积的野生金莲花、黄花、柳兰、芍药等野生蜜源植物,为蜜蜂提供了天然、纯净的蜜粉源,使得蜂蜜品质上乘,具有清香甘甜、绵长醇厚的口感,以及极高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

“我们养殖的蜜蜂,是真正‘喝’着山泉、‘吃’着野花长大的。所以,产出的蜂蜜纯天然、原生态、无污染,不仅畅销阿里河及周边地区,还远销南方部分省份,市场反响良好,品牌效应日益显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李雪峰自豪地说。

随着养蜂产业的兴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也让员工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该中心已有十余名员工入股参与养蜂项目,形成了“员工入股+技术支撑+市场销售”的良性发展模式。

一群蜜蜂,带动一个产业;一滴蜜糖,映照绿色未来。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推动养蜂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迈进,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养蜂品牌,让更多员工在这条“甜蜜之路”上收获幸福与希望,为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