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暖边北疆行∶红色文艺轻骑兵千里送温情

包文君
2025-09-15
1644

■本报记者 李鹏飞

金秋北疆,天高云淡。9月5日至8日,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丰富边境地区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自治区北疆职工乌兰牧骑(内蒙古森工集团乌兰牧骑分队)34名文艺工作者,穿越1000多公里,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给通辽市职工群众,一场场“暖边北疆行”慰问巡演,犹如一股暖流滋润着北疆大地。

舞台搭在一线欢笑洒满心间

9月5日,在科左中旗内蒙古科迈化工有限公司办公楼前空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前坐满了身着工装的职工,他们虽然刚结束一天的工作,眼中却满是期待。随着开场舞《风华盛茂》的配乐响起,演职人员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在秋日阳光下翩翩起舞,与坐在台下职工们的工作服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劳动与艺术交融的生动画面。

“春到兴安岭,青山绿水好风光……”女声独唱《春到兴安岭》的旋律悠扬婉转,演唱者难明用歌声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壮美的景色呈现在观众面前。职工们随着节奏轻轻摇摆,脸上洋溢着笑容。这首创作于林区的歌曲,唱出了务林人的心声,也唱进了现场每一位劳动者的心坎里。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当《歌唱祖国》的前奏响起时,全体演员走上舞台,带领现场职工共同合唱。嘹亮的歌声不断回荡,职工们挥舞着双手,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感动。这一刻,爱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升腾,化作这个秋日里最温暖的画面。

从机器轰鸣的科迈化工车间到人潮涌动的库伦旗安代广场,从风景如画的开鲁县滨水公园到烟火气十足的运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乌兰牧骑队员们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些精彩演出的背后,是这支文艺队伍不变的初心与坚守。

此次慰问演出精心策划了近20个节目,以弘扬劳动精神、民族团结和森林生态文化等为主题,通过相声、魔术表演、独唱、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为通辽市各地区的职工群众呈现了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他们从林海中走来,带着大兴安岭人的精神气质,将艺术的种子撒遍北疆大地。

七十三载坚守书写文艺初心

“感谢自治区总工会和内蒙古森工集团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演出,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新型业态从业者的支持与鼓舞。今后,我们将立足岗位,用点滴之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通辽运达绿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业态职工谭军激动地说。

巡演途中,队员们经常是天没亮就出发,日落了才到达演出地点。有时在车上吃几口面包就解决了一顿饭,到了现场立即投入到装台、排练、演出等工作中。虽然日夜兼程,舟车劳顿,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因为大家深知,基层的职工群众更需要文化的滋养。

每每望着台下职工群众热切的目光,自治区北疆职工乌兰牧骑(内蒙古森工集团乌兰牧骑分队)队长兰向明总是不禁感慨万千。他说:“在每个演出现场,看到职工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们感到特别欣慰。同时,我们也被劳动者们的故事所感染,每一场演出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

73年间,这支队伍始终坚持“为林区服务、为林业职工服务、为繁荣森林生态文化服务”的办团宗旨,累计深入基层演出5000余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培训业余演职人员1000多人次,为群众文艺团体提供义务培训4000多人次。从建团初期以话剧为主,到如今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曲演唱、器乐演奏、舞蹈、相声、小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演出,他们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林区职工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秋日的微风中,乌兰牧骑的旗帜猎猎作响。队员们收拾行装,又向着下一个目的地进发,继续奔走在北疆大地上,用艺术的力量温暖着每一个劳动者的心田。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