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移苗入库让百万云杉苗安然越冬

包文君
2025-10-17
1111

■本报通讯员 周忠成 吴天杰

金秋十月,甘河森工公司中心苗圃内,拖拉机的轰鸣与工人的吆喝交织,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季起苗作业正火热进行。一株株两年生的云杉苗被小心翼翼地从土壤中挖出,即将移入温暖的库房,安然越冬。

“十月是种苗御寒和防治生理干旱的关键节点,起苗的每一道工序直接关系明年造林成活率,马虎不得!”10月14日,森林经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得益于采种、育苗、入库一体化体系的高效运转,推动着现代化育苗机制逐步迈向成熟。

起苗现场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育苗段长赵忠华蹲在苗床边示范,反复叮嘱:“苗床边的小苗不能漏,起苗力道要稳,不能伤了根茎和须根,这是成活的命根子。”从起苗、捆苗到假植、装车,工人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最大限度缩短根系裸露时间,保障种苗湿度。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源于科学的养护理念。在入冬前将云杉苗移入库房,能为其提供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有效促进苗木木质化,让根系更发达、枝干更坚挺,提升明年灌杯成活率,有效降低叶锈病、雪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中心苗圃创新采用现场“培训+讲解”模式,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传帮带”机制落实到关键环节,技术骨干手把手教新员工须根保护、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业务知识,让新员工迅速融入角色。人才的接力传承,为公司育苗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大家的坚守与热情,感染着刚入职两天的徐伟。此时,他认真学习捆苗,感慨地说:“原以为育苗是体力活,没想到全是学问和技术。我要尽快完成从职场新人到务林人身份的转变,为绿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这批云杉苗作为远征造林和补植补造的“主力军”,既是调节气候的“天然净化器”,也是林区重要的“碳汇储备”。随着110万株云杉苗顺利入库,不仅为明年造林工作备足了“粮草”,更彰显了该公司筑牢生态屏障的坚定决心,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