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多维赋能促成长 锻造发展生力军———伊图里河林业公司创新推行新入职员工立体化培养模式

包文君
2025-11-24
1830

□本报通讯员 涂艳玲

初冬的林海寒意渐浓,伊图里河林业公司的培训现场却热潮涌动。从森林防灭火一线的实战演练到森林调查设计的精密测算,从病虫害防治的实验室分析到安全驾驶的场地考核,从森林修复作业现地的安全作业到苗圃大棚育苗的实践培训,194名新入职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在不同岗位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入职答卷”。

今年以来,该公司创新推行“导师带徒+实战锤炼+一线实践+文化浸润”立体化培养模式,通过多维度赋能,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该公司实行“思政导师+业务导师”双轨培养机制,夯实新入职员工成长根基。各单位一把手和新入职员工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召开入职座谈分享会,引导新员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信念;业务导师选拔技术骨干、作业能手围绕森林防灭火、森林经营、资源管护、产业发展等核心领域,开展“传帮带”实操教学。同时,结合新入职员工兴趣爱好与专业特长,组建数智网络、机械维修、新闻宣传等特色兴趣小组,让专业对口、志趣相投的青年“抱团成长”,快速融入团队。

该公司坚持“培训即实战”理念,围绕林区主责主业设计培训课程,实现“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员工缺什么就补什么”,让新入职员工在实战中练就过硬本领。

“每一株树木的胸径、树高都要精确到厘米,每一片林地的坡度、坡向都不能有误差。”在森林调查设计培训现场,技术骨干王磊带领新员工使用GPS、罗盘仪等进行伐区测量,通过“理论授课+现地操作”模式,确保新入职员工掌握地形图判读、样地布设、数据处理等全流程业务,学会“用数据说话、用图纸规划”。

“发现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公司森林防灭火技能培训中,新入职员工认真学习火情侦察、战术布控、余火清理等知识,掌握“打早、打小、打了”的实战技巧,朝着“召之即来、战之能胜”的应急尖兵目标稳步迈进。

“这是落叶松毛虫的幼虫,主要危害针叶林,防治关键期在每年5月上旬。”森防站实验室里,新入职员工通过显微镜观察森林病虫害样本,学习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设备。

“林区道路弯多坡陡,冬季路面结冰,必须严格控制车速,注意观察路边警示标识。”在安全驾驶培训现场,驾驶经验丰富的田春龙队长向新入职员工传授冰雪路面行车技巧。新入职员工详细了解车辆安全驾驶、故障排除、日常维护保养等内容,参加“理论考核+场地驾驶+故障抢修”三段式考核,将“零事故”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宾馆分公司紧扣实际运营场景,聚焦新入职员工成长,量身打造系统化岗位培训体系,组织业务精湛的骨干员工与客房、前台、餐厅、后厨等关键岗位的新入职员工结对成师,手把手传授铺床叠被的“毫米精度”,以及物品摆放、对客礼仪、查房流程等规范操作,让新入职员工尽快进入角色。

该公司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以文化浸润聚合力,帮助员工实现从“新入职”到“主人翁”的身份蜕变。各单位扎实推进“三个一”暖心工程,即一次入职欢迎会、一次谈心谈话、一次职业规划,让新入职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快速安下心、扎下根。组织新入职员工走进崔曾女纪念林,聆听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走进湿地展馆,了解公司发展历程和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参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深刻的教育内容、鲜活的案例展示和沉浸式体验,筑牢廉洁防线,坚定“爱林护林、守林兴林”的价值追求。

人才培养非一日之功,该公司构建人才成长“全周期”培养体系,建立“跟踪管理+考核激励”的长效机制,为每位新入职员工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详细记录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考核评价等情况,每季度开展“回头看”,动态跟踪成长轨迹。对培训考核优秀者,优先纳入“中青年培养”人才库,真正做到让“实干者有奔头、有为者有舞台”。

如今,伊图里河林业公司的青年人才队伍正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各条战线发光发热。未来,该公司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以“精准滴灌”的培养模式、“实战导向”的成长路径、“爱林护林”的价值引领,推动青年人才成长与公司发展同频共振,为推动林区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生力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