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包文君
2025-11-24
474□本报通讯员 初尧
在绰源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内,一场声势浩大的森林修复会战酣然推进。应急事务中心、森林资源管理中心及翠岭、梨子山、苏格河经营管护中心的200余名干部员工,已在此连续奋战了半月有余。
笔者走进应急事务中心401标准化工队驻点,整齐的栅栏环绕着暖意融融的帐篷,屋内宽敞明亮,床铺干净整洁,这里驻守着7名员工。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员工们就已穿着棉衣、手持工具,踏着厚厚的积雪,穿梭于密林之间。作业现场,马达轰鸣,人影穿梭,油锯声此起彼伏。员工们化身“森林医生”,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开展森林修复作业。
“这片林子密度过大,透光性差,得疏伐一部分。这些病腐木必须及时清理,不然会影响整片森林的健康。”森林经营中心技术员刘波说道,森调人员前期已经对这片林子进行踏查、调号,根据“采小留大、采劣留优”原则,用自喷漆在需要清理的树木上做好了蓝色标记,而每一道标记,都是对森林的精准“把脉”,便于工作人员“跟号”作业。
中午时分,员工们陆续返回帐篷,脱下厚重的外套,清洗脸上和手上的灰尘。“像我们这些老伙计,都在生产一线干了大半辈子,经验比较丰富,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57岁的刘洪仁一边擦拭脸颊,一边与笔者闲谈,黝黑褶皱的脸庞上,是岁月与风霜刻下的印记。“有的工队新入职的年轻人居多,他们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所以我们就通过导师带徒制度,以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将技术手把手地全都教给他们,全力抢抓森林修复工作进度。”刘洪仁笑着说,让年轻人体验老一辈务林人爬冰卧雪的艰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把这份对林业的热爱与坚守传承下去。
据了解,绰源森工公司此次森林修复任务共计11.5万亩,通过精准施策、分类经营,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增强生态功能,让可持续发展的脉搏在林区愈发强劲,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