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轰隆隆……”在推土机和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一个个低矮的板夹泥房被推倒,破旧、倾斜的危旧房屋不复存在,环境“脏乱差”的林场旧区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个生态良好、职工富足的林场新景象跃入眼帘。
“十个全覆盖”的落点,就是把幸福覆盖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国有林区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为林场职工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创造了条件,让深山远山居民移居中心城市,享受城镇文明和社会公共服务,切实改善林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兴安7月,记者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阿尔山林业局曾经的南沟林场和苏河林场旧址,这里破旧连片的板夹泥房已经消失,平整后的土地上满目绿色,生态美景让人流连。
阿尔山林业局共有6个山上林场,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林业局对苏河林场、桑都尔林场、南沟林场原有居民的住房进行了拆除,实现了全体搬迁,并对搬迁后的林场进行了绿化,带着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林场职工居民实现了“幸福加速度”。
绘就民生幸福蓝图
为了更好的定义“幸福”,阿尔山林业局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举全局之力高标准推进,一场空前的“惠民大行动”在阿尔山林区大地掀起。
阿尔山林业局成立了“十个全覆盖”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各工作组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组织纪律、层层压实责任,包片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形成全局上下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根据工程要求,阿尔山林业局先期对林场场区、家属区进行测量调查,详细掌握了林场居民基础数据,并绘制平面图。同时,严格按照《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指导意见》要求,聘请规划设计专家团队,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编制核心景区林场规划,通过职工群众参与、专家论证等方式,结合实际制定了既保持原有风格、又突出旅游景区特点的总体实施方案。坚持把城镇建设规划、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有机融合,同步解决好污水、垃圾等问题,彻底改善林场生产生活环境。
“十个全覆盖”工程,职工群众是工程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主体,为此,林业局党员干部入户调查、与群众交流谈心,把“十个全覆盖”的惠民政策传达给百姓,同时,林业局采取“边宣传,边摸底,边实施”的工作方式,工作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美丽林区建设。
在深山远山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中,林业局党员干部长期驻扎在林场,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皮肤晒得黝黑、衣服沾满泥土、手上磨起老茧,是林业局干部职工在工程“一线”的真实写照。为了让林场居民彻底告别危旧房,林业局针对各山上林场年久失修的房屋进行连片拆除,全局几百名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起早贪晚,抢抓工期,努力实现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居梦。
将 “十个全覆盖”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阿尔山林业局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公路两侧、拆迁区等一切可造林的地块,栽植了绿化苗木,恢复了植被。林业局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带头走进基层一线,与职工群众同劳动,绿化美化场容场貌,让林业局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幸福花开别样红
从危旧土房到崭新楼房,从泥泞土路到宽阔水泥路,从苦水难咽到干净饮用水进家,“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实实在在的过上了一天比一天甜蜜的幸福生活。
“‘十个全覆盖’真是党的好政策,搬到新家以后每天喝的是自来水,看的是数字电视,出门就是水泥路,以前这样的日子想都不敢想,没想到现在真的实现了。”提起“十个全覆盖”,苏河林场退休职工王丛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林业局“十个全覆盖”工作组到家入户调查时,王丛喜积极支持林业局搬迁政策,率先搬出了原有的危旧平房,住进了敞亮的棚户区楼房。
阿尔山林业局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棚户区改造工程相结合,职工群众陆续搬入明亮的楼房,生活条件和幸福指数得到“质”的提升。林业局落实了天保工程一次性安置人员的社保补贴政策,使林业居民老来有保险,他们还为林业局家属楼接通了集中供水管道,解决了居民饮水难的问题,确保了职工群众的饮水安全,并在电视塔山西侧修建了广场,为职工群众提供活动场所。此外,林业局定期组织全局职工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营造干静整洁的人居环境,形成了讲卫生、爱清洁、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按照“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的四化标准,阿尔山林业局抓好环境卫生、垃圾清理,街道绿化等工作,对保留的林场逐步进行了街巷硬化工程,将水泥路铺到了居民家门口。
“十个全覆盖”的实施不仅让阿尔山林区的变化“翻天覆地”,职工群众更是“欢天喜地”。不仅解决了职工群众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也打通了他们走向现代文明和幸福生活的道路,向幸福出发,阿尔山“全速奔跑”。(凌鹤闻 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