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绿潮的涌动 精神的传承

朱高华
2018-06-29
1596

         开栏语     6月26日,由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大型系列主题采访活动在林区启动,这也标志着林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宣传活动正式全面启动。本报记者与中央、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各级媒体记者前往库都尔、图里河、伊图里河、根河林业局进行了采访。即日起,本报开设“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专栏,与广大读者共同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林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本网记者 刘洪林 赵佳佳 包文君    鼻梁山上,3600余亩人工林绿意正浓,这是库都尔林业局123万亩人工林的缩影。鼻梁山下,库都尔林业局北纬50度泛北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正在建设,以纪念百万亩人工林为主题的绿色丰碑即将拔地而起。这绿色丰碑,纪念的不仅仅是绿潮的涌动,更有百万亩人工林精神的传承。
         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壮举。1995年,经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第五次更新普查、核准认证,库都尔林业局完成人工更新造林161.2万亩,保存面积106.5万亩。而据2009年的清查数据显示,库都尔林业局人工林有效保存面积已达到了123万亩,14年间新增了17万亩人工林。
         1966年出生的游文革,把自己定位为第二代务林人。1953年,库都尔林业局建局时,游文革的父辈背着行李卷,从兴安盟来到库都尔,投身到林业局火热的开发建设中。在他的记忆中,满是父辈们“一手栽树,一手砍树,右手栽树,左手砍树”的情景。在父辈的熏陶下,1984年,游文革考入了扎兰屯林校,毕业后回到了库都尔林业局。
         在营林处当了7年技术员,主要负责育苗生产和营造林。由于工作关系,游文革对林业局植树造林工作了解得更加清楚。“从1987年开始,库都尔林业局每年的营造林任务都在七八万亩以上。”
         自参加工作开始,游文革始终在营林、资源战线工作,如今担任林业局资源科党支部书记。对于林业局几代务林人在植树造林工作上的执着,游文革铭记于心。“林业局一直致力于生态功能区内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更新造林,现在宜林场地不多了,就在原有林地上进行补植补造。”
         正如游文革所说,走过65年的开发建设历程,库都尔林业局对于更新造林矢志不移。在森林经营中,林业局采取“造林多于砍树,要采一造二、造三、造五、造十”(采一棵树木要在附近区域栽二、三、五、十棵树苗,植树造林的面积要超过采伐的面积)的工作方法,这一工作方法一直坚持到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正因这样,库都尔林业局在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支持国家建设的同时,还将开发建设前被俄罗斯、日本人疯狂采伐的采伐迹地进行了恢复,目前,森林覆被率已达到了87.66%。
         在建局65年之际,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的总体要求,库都尔林业局以挖掘、传承林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兴安岭人精神和库都尔百万亩人工林精神为主线,展现务林人“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精神风貌,规划建设了北纬50度泛北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通过搜集整理大兴安岭林区和65年来库都尔林区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风光和民族民俗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变革以及实物和影像资料,展现绿水青山之美,风土人情之美。通过深度挖掘百万亩人工林的人文内涵,全面展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
         北纬50度泛北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成后,这里将成为生态文明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林业木材采伐历史展示基地。
         绿色在拓展,精神在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正在林海间延伸。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