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 本网首席记者 赵佳佳 阵雨过后,两道彩虹横跨天际,婀娜多姿的鹤河尽显夏之绚烂。图里河林兴木质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室内,工人们或伏案粘贴、或仔细切片、或整理干草……忙而有序,他们制作的柳编画花鸟灵动、山水多情、人物鲜活,靠时间打磨,用双手创造,每一副作品都是艺术的创作,每一件工艺都讲述着一段苦乐人生。
2001年,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天保工程的实施,林业局不再以采伐为主,大量富余人员闲置,李继林是其中之一。1983年技校毕业后,李继林一直在林场从事木材采伐,由于平时对美术的喜爱,常常和同事在业余时间制作一些简单的柳编画。木材减产,为了生存不得不寻找一条新的生活出路,于是他想到了利用林区山上特有的木本植物,松、桦、杨、柳的根、径、叶皮等废料制作柳条木贴画,经过10年的探索创业,开办了林兴木制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在公司的木质工艺品展示区,整齐地摆放着柳艺画、树皮画、干草画、实木制品、根艺制品、柳编制品、木板雕刻、功夫茶桌8大系列,几十个作品和证书奖杯。花鸟、艺术字、山水画、根雕作品等,充满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民俗气息。
谈及创业初期,李继林不禁感叹,林业职工大都“一根筋”,从围着木头转到创业,靠的就是一股子冲劲儿。为了打开市场,他背着柳编画奔波于各大城市各个产品展示会,为了省钱,无论路途多远都是坐硬座,几块钱的方便面都要算计着吃。身心的疲惫,使得他几次都想放弃。
就在李继林困苦迷茫的时候,图里河林业局和图里河经营林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林业局工会每年向他提供3-5万的无息贷款为他解决资金问题,林场将闲置厂房提供给他做木材产品加工车间,还帮助购买了切料器、 削片器和磨光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李继林在义务林博会上卖出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猎手》,也正是从这幅作品开始,李继林的柳编画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这幅富有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主题作品,相继荣获2010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2010年中国林业博览会金奖、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点燃了他的创业梦,让他看到了柳艺画发展的希望。
光环和荣誉没有让李继林满足现状,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2010年,他带着新产品参加了浙江义乌中国国际旅游博览会,获得铜奖,接到了第一笔订单。2011年11月,李继林随同林管局组团参加浙江义乌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作品《猎手》获得了金奖 。
李继林坦言,随着柳艺画逐渐得到市场认可,一个人、一把菜刀、一把镊子,这种粗放的纯手工制作工艺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他必须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柳艺画产品制作中。于是,在林场帮助下组织待业女工、在岗职工等有兴趣制作柳编画的人学习制作工艺,他们把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和提炼,分为切段、切丝、打模、掐丝粘、立丝粘、横丝粘、片贴等近三十多道工序进行培训。通过边学习技术,边生产制作,李继林共培训技术工人20多名,安置了30余名下岗女工,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带动了图里河地区产业和家庭经济的发展。
以工艺品厂为基地,培训人员,提供设计图案,提供原料,由职工家庭领料回去加工,工厂按等级回收产品,让更多的富余家庭人人有活干,有收益。李继林将仅有六个人的柳艺画加工车间,发展到林兴木制工艺品公司,10余年来实现带动创业近300人,公司年产值15万元左右。
李继林说:“父亲给我起名为继林,就是要我继承林业的发展事业,是图里河这方热土养育了我,也是大兴安岭林区的草木实现了我的创业梦。现在,我要通过艺术作品宣传林区,弘扬我们大兴安岭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