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一场绿色文化的盛宴

孙书程
2018-08-01
1428

      七月的林区是绿色的海洋,青山滴翠、碧水含情。
      7月29日晚,雨后的牙克石市体育休闲广场,人头攒动,2018中国(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旅游美食节文艺晚会激情上演。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我望南方,山下是茫茫的草原,它是我亲爱的家乡……”黑龙江省著名歌唱家刘殿滨深情演唱《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唱响了林区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抒发了林区人民满满的幸福感,迎来了现场观众阵阵的欢呼声。刘殿滨1978年到大兴安岭林业文工团工作,1985年调到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工作。他告诉记者,离开林区已经30多年了,今天回到林区内心无比喜悦,一方面是看到林区建设得非常美,林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是有幸能参加森林旅游美食节文艺晚会的演出,感觉没唱够,想把更多好听的歌曲唱给林区职工们听。刘殿滨表示:“我们这些退休的有个心愿,有机会能到林区基层一线、林场小工队去慰问演出,为务林人献上一份爱心。”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把绿色产业体系,特别是生态旅游作为新旧动能转化的突破口,以旅游产业为龙头,通过“1+N”发展战略,带动林下经济、康养食品、森林美食、林业碳汇等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歌曲《酒歌》、舞蹈《希望的田野》、小合唱《林区好》,展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大兴安岭林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在这片热土上,汉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20多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荣发展。文艺晚会那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舞美布景、精美绝伦的服装,婀娜的舞姿,精彩的表演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着森林与草原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壮志豪情。
“我们依恋母亲草原,蒙古包的天窗银河灿烂,美妙的歌谣耳旁荡漾,最亲最亲我的家园……”在演唱《爱在内蒙古》《兴安一幅画》中,歌手们身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服饰闪亮登场,他们唱着大兴安岭林区的祝酒歌,为在场的观众献上了圣洁的哈达,送上了吉祥和祝福。
       欢快的节奏响起来。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勇猛的汉子、婀娜的姑娘,在森林中翩翩起舞,深情演绎舞蹈《远古的呼唤》。
从广州回来的原林业文工团演员王兆利感慨道:“我想念当年上山演出那段时光,今晚的演出,让我仿佛又回到当年意气风发的激情岁月。”王兆利说:“虽然年龄大了,这次没参加文艺演出,但是感受到了这场演出的乡音乡情,作为在外的林区人,无论我们走多远,根都在林区。”
       晚上9时30分,文艺晚会在欢歌笑语中落下帷幕。然而,悠扬的林区民歌宛若插上了翅膀,从牙克石市休闲体育广场起飞,传遍八方。 (记者  刘磊)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