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四十年春风化雨,四十年跨越腾飞,改革开放让林区大地充满新的力量。每一位见证亦处于变革中的林区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谱写着改革创新的新篇章。
时针扭转至1981年11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成立资源处,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各林业局成立资源科。为何会在这一时间节点成立资源处?资源处的成立又会对林区森林资源的监管起到哪些作用?37年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各项数据有哪些变化?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来到管理局资源林政处寻求答案。
走进资源林政处处长杜彬的办公室,各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伏满案头,在表明来意后,他走到卷柜前,拿出一本资料翻看着说:“当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文件,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响应号召,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管理局成立森林资源管理处和森林经营处;林业局成立森林资源管理科和森林经营科,林场成立资源管理组和营林组。要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切实从机构管理上保证管好资源。”
记者拿过文件,仔细通读起来,文件明确指出,要认真执行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大兴安岭林业生产建设以营林为基础,以更新造林为重点,采育结合,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迅速扭转林区重采轻造、采育失调的被动局面,保护、培育、发展森林,促进林业的战略转移,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也为林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说起资源林政管理处走过的几十年路程,杜彬向记者娓娓道来:“资源处成立以后,我们要管什么,心里得有数呀!所以,我们先从森林资源调查做起,建立资源档案,全面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管理。起初,我们注重的是林木的采伐和消耗,以林木消耗为主来管理,直至1998年,实行天保工程以后,我们向林木、林地并举的大资源管理转变,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后,林区的主体任务发生改变,我们从注重森林采伐为主向注重森林生态系统增长转变。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森林资源的增长状态进行监测,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纵观数十年的变化,资源管理的职能转变随着管理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变的是世世代代务林人守护这片森林的决心和恒心。
1998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达到69.14%,活立木总蓄积7.67亿,每公顷蓄积86.82立方米,每公顷株数为1007株……
2013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达到77.4%,活立木总蓄积9.5亿,每公顷蓄积104.7立方米,每公顷株数为1240株……
数据是枯燥的,但是数据却最能说明问题。连续20多年的双增长是整个林区从事资源管理战线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林区为改革开放40年光辉成果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998年到现在活立木总蓄积增长了近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增长和森林质量的提高,是我们进行森林经营和保护的结果,是一代又一代的务林人护林守绿的成果,我们是参与者,更是林区历史更替的见证者,如果不是老一辈务林人的坚守护绿,我们也不会看到现在可喜的变化。”杜彬说。
谈到未来,杜彬信心满满,他说:“资源林政管理这个工作的政策性和业务性非常强,很多管理都要通过法律的规章制度来实现,我们一直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实自己,感受这个工作带给我们的骄傲和意义。我们和林区的这片森林是共生长的,我相信,即便今后一根木头不采,我们也会过得越来越好。现如今,林区的生态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有信心将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 (米何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