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寒暑结硕果
———访《大兴安岭植物志》副主编宋百忠
■本报记者 包文君 刘洪林
40年的积累,4卷册、320万字的《大兴安岭植物志》问世,收录大兴安岭植物1881种……这是一部关于大兴安岭植物区系、植物地理、植物生态和植物资源的综合性科学专著,是迄今为止有关大兴安岭维管束植物最为完整的基础资料,填补了我国山脉卷植物志的空白。
《<大兴安岭植物志>在呼和浩特首发》《首部系统研究大兴安岭植物专著出版发行》《内蒙古森工集团在呼和浩特举办<大兴安岭植物志>首发式》《想知道大兴安岭都有哪些植物?看这一本书就够了》《<大兴安岭植物志>首发填补中国山脉卷植物志空白》《植物的“身份证”和“信息库”,内蒙古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空白》《320余万字的植物志鸿篇巨著<大兴安岭植物志>今日首发》……7月20日,《大兴安岭植物志》首发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绿色时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浪、网易、梨视频等各级媒体分别以文字、视频、图片、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对首发式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事非经过不知难,四十寒暑结硕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大兴安岭“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的壮美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几代务林人的夙愿得以实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就已经开展了大兴安岭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曾任规划院副院长的《大兴安岭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宋百忠告诉记者,规划院先后投入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通过专业调查和专项调查,40年来积累了约1300余种1.2万多份植物标本,其中数字化标本8000份,拍摄植物群落和植物个体生态照片3万余张,并对标本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独立承担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等7个旗市)、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等专项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培养了多名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编辑出版了《内蒙古大兴安岭中药资源图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种质资源图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经济植物》《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自然资源名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森林》《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内蒙古大兴安岭湿地》等专著,对《大兴安岭植物志》的编纂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0年森工集团成立 《大兴安岭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设立编辑部,成立了编辑部办公室及编辑工作组,开展编纂工作。
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河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横跨针叶林带、中温阔叶林带和草原带,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植物种类多,调查难度巨大。调查人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拼劲,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年多时间补充调查,完善了大兴安岭植物标本。
宋百忠说:“我们要在不同时间段,针对不同植物调查,需要派出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野外调查、标本制作、资料收集。有很多稀有植物生长在高山陡角、密林深处、激流险滩对岸,这次调查到的大兴安岭特有稀有植物就有13种。编纂过程中调查队员们不仅付出了汗水,也冒着生命危险。”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还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内蒙古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赤峰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所进行咨询考证。保障了《大兴安岭植物志》 编纂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多年来,人们对大兴安岭植物物种研究都是区域性的,对其北部山地植物研究比较多,而对整个大兴安岭山脉植物研究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专著,《大兴安岭植物志》填补了这一空白,对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和蒙古高原的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地理和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为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宝贵资料。
宋百忠告诉记者,《大兴安岭植物志》的出版,不仅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科学管理与大众普及的需求,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大兴安岭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来,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