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报记者 李鹏飞
九月兴安,万山红遍,高山低岭任杂染,景到极处“灼伤”眼。
“秋季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景色斑斓,这里有“托马斯”版的现代小火车,还有古老的蒸汽小火车,有一应俱全的时尚小木屋,也有古朴壁炉式的小别墅。总之,只有当你真真实实走入林区,才能感受到那仙境般的林海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在城市里是绝对感受不到的。”车手陈晓强感慨道。
9月19日至21日,“秘境·大兴安岭金秋穿越之旅”活动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举行。来自全国的旅游达人、摄影家、自媒体、自驾游爱好者,以及森工集团相关工作人员150余人,自驾38台越野车,首次穿越我国25条国家森林风景道之一的大兴安岭国家森林风景道,三天三夜的金秋密林穿越之旅,令大家流连忘返。
层林尽染秋意浓
“嘟嘟嘟……”9月19日上午10时30分,随着阵阵鸣笛声,“秘境·大兴安岭金秋穿越之旅”在素有“神山圣水、花海奇峡”美誉的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发车。
原始森林的苍茫,浩瀚诗画的基调,火山、天池、峡谷、河流、湖泊、湿地、森林仿佛画中的景物,令人目不暇接。呼吸恬静的空气,望着水鸟游弋在达尔滨湖面,鱼儿雀跃于湖中,湖光山色倒影丛中,人们或驻足留影,或悠闲前行,或细细欣赏着山水相依的美景,独享那份属于大自然的宁静与快乐。穿越者们一路穿行,一路感受,品味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金秋的味道。
“秘境·大兴安岭金秋穿越之旅”活动是自治区“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大兴安主题活动之一,旨在有效防控疫情前提下,着力提振旅游市场信心与活力,进一步增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文化和旅游吸引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与体育、文化、汽车运动深度融合,尽情彰显诗画北国。
“在体验越野驾驶的兴奋和刺激的同时,探秘大兴安岭林区的神奇魅力,深入了解独特的森工文化,品尝当地美食,让这次穿越之旅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车手韩伟这样评价这次旅行。他平稳地驾驶着汽车穿梭于高山密林中,车窗两旁,时而是一片白桦林,时而是一片落叶松,亭亭玉立,高大挺拔。
韩伟是此次活动中的一名越野车司机,退休后先后前往新疆、西藏等地自驾游。了解此次活动路线后,他和队友第一时间报了名,这也是他首次穿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他连连感叹:“真是太震撼了,这里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
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旅游公司副经理徐蕊表示,这次“秘境·大兴安岭金秋穿越之旅”活动将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穿越的第一站,不仅提升了毕拉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也促使他们创造更加精品的旅游线路,推动林区“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曲径通幽藏奇观
9月20日早8时,金秋穿越之旅车队从达尔滨湖畔出发,行程1500多公里,由南向北一路穿越茫茫林海,尽情享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在阿里河相思谷景区乘坐森林小火车,住在大小各异、精巧别致的木屋和树屋中伴着松香入眠,听着林间清脆的鸟啼,嗅着混着泥土芳香的空气,望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林区大地孕育的美好与惬意。
在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鹿苑里,与灵动的驯鹿亲密接触,感受森林游带来的独有快乐。在根河517停伐纪念地,追寻林区木材生产时代的记忆,开始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在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一目九岭”景点内,网红鸟“蓝大胆”吸引穿越者纷纷驻足,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
林区壮美的景色、富有层次感的风光、四季轮回般的色彩,让同行的摄影爱好者赞不绝口,“咔咔咔”的快门声不绝于耳。
“四季如画的大兴安岭就像一幅动态图,季节更换决定了这幅图画的底色,但无论怎样变换,色彩的饱和度都是最浓的,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后期制作人员无法调制的色彩和光线。”影视制作公司后期制作人员赵鹤表示,参加此次穿越活动,为工作中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同时,小鸡炖蘑菇、特色菌汤、清炒时蔬……一道道独具林区特色美食的饭菜,丝毫不逊于途中所看到的风景。
“我最西边到过西安,最南到过广州,最东到过山东,最北去过黑河,但在我心里最美的风景还是在家乡。”麻世铎是一名自驾游爱好者,出生于林区的他曾自驾去过国内许多胜地。他说:“林区的基础设施、服务、道路、通信越来越好,自驾游体验感不断提升,林区的旅游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四季各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为林区推进全域旅游提供了条件。如何更好地开采这一座座“旅游富矿”,森工集团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近年来,森工集团坚持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打造世界地标性国际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独具北疆特色、国内一流的森林康养综合体为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等优势,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做强特色品质、深化融合发展、优化消费结构、加大招商宣推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林区旅游产品体系日益完备、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品牌形象更突出,旅游发展势头更强劲。
蓝天、白云、林海交织成一个梦幻世界;清凉的空气、金黄色的树叶,散发出独特魅力……金秋的林区,让每一名到访者寻找到了心灵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