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福建武平:筑牢森林“水库” 涵养绿水青山

王景双
2025-09-22
375

福建省武平县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联动,在提质、兴业、利民上下更大功夫,巩固绿水青山优势,厚植金山银山潜力。

“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武平县把森林“水库”建设作为生态武平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扩绿、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工程为载体,稳步推进山区林区绿化美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今年,我们发起‘我为全国林改第一县种e棵树’网络捐资植树尽责活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全县造林热情高涨。”武平县林业局营林股负责人王盛华介绍。林改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造林95万亩,森林面积达313万亩,森林覆盖率79.7%。

围绕加强“水库+碳库”联动建设,武平县把相关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构建财政引导、金融助推、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县发改局加大政策资金统筹支持力度,与县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共同策划、储备、申报相关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近日,在武平县城厢镇金桥村“仁斜桥”山场,甜槠、红锥、木荷、枫香等乡土珍贵树种长势喜人,林农们正科学开展森林抚育工作。

为筑牢森林“水库”的建设根基,武平县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三项重点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修复效果,提高资源保护水平。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重点实施闽西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持续开展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科学推进造林绿化,强化森林抚育,实施全周期森林经营。今年以来,全县植树造林2.2万亩、森林抚育8500亩、封山育林3万亩,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2.07万亩,实施林业水土流失治理2.41万亩。

森林生态修复提质工程。以汀江、梅江和赣江支流为重点,实施江河流域生态林工程,实行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并轨管理、一体化保护。采取天然更新和人工培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大力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逐步调整重点生态区位林分树种结构,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同时,接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健全林长制运行规则、林长巡林等制度,强化护林网格化管理。完善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在14个乡镇(街道)新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34条66.7公里。推进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县、乡、村三级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构建1小时“扑救圈”,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森林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发挥智慧林业监管平台作用,普及无人机巡护,实现日常监测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与防治,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此外,武平县完善丰富“e林通”平台资源数据,让巡林、护林更智慧、更高效、更便捷。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发挥部门执法协作机制作用,有效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森林“水库”建设不仅改善了武平的生态环境,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百把寨水库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武平城区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下游永平镇镇区的防洪能力和灌区灌溉保证率。

云寨村以水库为核心,打造3公里环湖生态栈道,串联森林康养基地和自然研学营地,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通过“统一授牌、集中管理”的模式,当地发展森林人家、民宿30余家,将蜂蜜、灵芝等林下经济产品与民宿、餐饮结合,带动村民实现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2024年,武平县林业总产值达99.97亿元,森林人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森林康养旅游接待游客超347.8万人次。

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绿水长流、润泽四方。武平县将聚焦夯实森林“水库”,重点实施闽西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开展湿地周边区域封山育林、补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生态恢复措施,加强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森林净化水源等生态功能,让生态建设成果惠及于民。(方容)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中国绿色时报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