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粽香情浓话端午

凌鹤闻
2025-06-05
382

□穆杰


又是一年端午,家家户户飘散出粽子的香气,这独特而浓郁的味道,总能勾起人们心中对家的无限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端午节,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纪念意义而被人们铭记,更因那份融入骨髓的亲情与乡愁,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在这一天找到心灵的归宿。


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以其不朽的诗篇《离骚》等作品,抒发了对楚国深沉的爱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然而,他的忠诚与才华却遭到了奸臣的嫉妒与排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破,屈原怀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与绝望,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他的遗体,并投掷米团等食物入水,以防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这一行为后来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以此寄托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与哀思。


粽子,作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品,不仅是一种美食,更代表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包裹的不仅仅是糯米与馅料,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人的缅怀之情。粽子的种类繁多,从地域上划分,有北方的甜粽、南方的咸粽,以及各具特色的粽子;从形状上看,有三角粽、四角粽、枕头粽等,形态各异、各具风味。每一种粽子背后,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风情与故事,也寄托着制作者的心意与情感。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母亲便会开始准备粽子的材料。她会提前一天将糯米浸泡在水中,使其变得软糯,精选上好的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作为配料,再加上几片香甜的蜜枣或是咸香的五花肉,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开始包粽子。母亲的手艺极好,只见她灵巧地将几片粽叶错落有致地叠放在一起,轻轻一弯,形成一个小漏斗状,然后舀入适量的糯米,再放入配料,最后再覆盖上一层糯米,用手指压实,将粽叶紧紧包裹起来,用细绳捆扎结实。不一会儿,一个个棱角分明、饱满诱人的粽子便整齐地码放在大铁锅里,等待着被沸水煮熟。


煮粽子的过程比较漫长,将锅中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粽子,整整一个晚上,厨房里都弥漫着粽子特有的香气,那是糯米与粽叶交织出的醇厚味道,也是家的味道。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母亲便会将煮好的粽子捞出,放在大盆里晾凉。我们姐妹俩总是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将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粽子一口送到嘴里,那一刻,所有的等待与期盼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感。


除了吃粽子,南方的赛龙舟也是端午节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江河之上,一艘艘龙舟破浪而出,鼓声震天,桨手们齐心协力,奋力向前,勇争第一。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也是对屈原忠诚与勇敢精神的最好诠释。而对于我们这些不能亲自观看赛龙舟的北方人来说,在电视上观看比赛也是一种享受,那种激情与热血,仿佛能穿越时空,跨越千百年,与古人产生共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家求学、工作,越来越能感受到端午节背后那份深深的乡愁与思念。每到这个节日,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会想起家中的粽子香,想起母亲忙碌的身影,想起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于是,我尝试着自己动手包粽子,虽然手艺远不及母亲,但那份对家的思念与对传统的坚守,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安慰。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家与国,连接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一枚枚粽子,一艘艘龙舟,传递对先人的敬仰,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让这份粽香情浓,伴随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成为心中永恒的温暖与力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传统节日往往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价值。端午节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现代人生活节奏的一次调整与反思。它提醒我们,在忙碌之余,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去传承那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文化记忆。


粽香情浓话端午,不仅是对节日的庆祝,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抒发,对传统文化的致敬。让我们在这一粽一叶之间,品味生活的甘甜,感受文化的魅力,传承民族精神,让这份粽香情浓永远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