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疫情中的林区大学生

王琦
2020-04-24
2144
      实习生 包旭钊   通讯员  郑众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象牙塔”中的各学龄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就是其中之一。近日,笔者通过拨打电话、微信视频的形式,对部分林区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疫情给驻留在林区的大学生带来哪些冲击,疫情期间的他们如何安排学习,以及疫情带给他们的思考。
      “疫情坚定了我从事医药学研究的信心”
      黄婉莹1996年出生于乌尔旗汉镇,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研究生。在家驻留了近2个月后,由于医药学类毕业班学生的特殊性,3月2日,教育部通知高校医学类毕业班学生可错峰提前返校。3月12日,黄婉莹搭乘飞机经呼和浩特中转回上海,成为了林区大学生中的“逆行者”。
      “虽然那个时候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从疫情形势较轻的林区回到人员密集的上海,尤其要和陌生人挤在狭小的机舱里,心里难免还是有些担忧的。”黄婉莹坦然地说。
      事实证明,有顾虑的不只她一个人。黄婉莹告诉笔者,飞机上,空乘人员给每人都发了餐食,却没人吃,因为没有人敢摘下口罩。而在呼和浩特机场中转时正值午饭时间,细心的她发现,候机旅客们进餐都前会先环顾四周,等到没人的时候才拉下口罩大咬一口,然后迅速戴上口罩,把口罩与鼻梁的贴合处按得严丝合缝,口罩因为嘴巴的上下咀嚼而颤动,进食的过程中还会四望,直到食物咽下,再拉下口罩咬下一口。
      如今,黄婉莹已回到学校,全身心投入到医药研究当中,但是这一路上的所见给带来她很多感悟。
      黄婉莹表示,此前,面对药学研究,自己看到的只是一些繁杂的实验数据和没有感情的文字,轻视了药学研究背后的价值,甚至在疫情之前,因为薪资的问题,曾考虑过要不要向薪酬更高的金融、投行或者咨询行业转行,但是在经历了这场由于病毒所引发的灾难后,更加坚定了她从事医药学研究的信心,她愿意为人类健康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大家都在学习,不进则退”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王晨阳是幸运的,研究生一年级的他暂且不用直面毕业压力,但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习十分考验自学能力,疫情期间,她所在的学校统一安排线上授课。
      王晨阳告诉笔者,“除了完成学校安排一周2天上网课,2天线上实习,其余时间自己会安排一些自学课程,生活挺充实,疫情时间大家都在学习,不进则退”。
      面对网课和绩点、奖学金如何进行挂钩的问题,王晨阳表示,压力不大,相信学校都会给予适当的安排。放假之前,她在北京一家大型传媒公司找到了一份韩文编译的实习工作,这对于想要从事媒体工作的她而言是一个好机会。虽受疫情影响后无法到现场实习,但是依然可以线上完成工作。
      利用疫情期间学习,现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新闻专业大四的张馨心同样如此。张馨心大学三年级就开始准备攻读国外高校,国外研究生申请制度与国内有很大不同,英国研究生申请要求提供成绩证明、实习证明、推荐信、语言成绩等,全方位考察本科四年的所学所思,不以一场考试论成败。早在2020年前,她已经收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杜伦大学的通知书。
      疫情期间,张馨心在家以补齐英文方面的短板为主要学习任务。与英语母语的同学相比,她的英文读写能力还是存在一定劣势。国外研究生教育特别重视英文论文写作水平,想要顺利毕业,这是张馨心必须要闯过的一关。
      张馨心说:“我没有受疫情的影响,反倒是利用这个时间制定了学习计划,上午看论文,下午找个话题锻炼英文写作,我相信努力一定能换来回报。”
      “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当疫情遇到“史上最难毕业季”,上海东华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李旭深感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一般有2次集中招聘,分别为毕业年级第一学期的秋招和毕业前夕的春招。2019年10月,李旭参加了东华大学的秋招,但按照他所在行业的招聘流程,有些工作需要在寒假结束,并在第二年三月返校后面试。由于疫情的影响,面试环节都推后了。
      幸运的是,在春招阶段,为解决毕业难的问题,学校组织了多场线上的“空中宣讲会”。这段时间,李旭找到很多学长学姐帮忙反复修改简历,另外他也进一步研究了有关公司招聘的笔试和面试流程,为考试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多做准备。
      “最近看到很多同学陆续收到了offer,我对自己有信心。”李旭坚定地说。
      “这场疫情教会我珍惜现有的生活”
      受疫情影响,常年在长春读书的张琪已经在家驻留了3个多月。“很多年都没有被圈养过这么久了。”张琪打趣道。一天傍晚在街上走,闻到了别人家炉灶燃烧升起炊烟的味道,就好像回到了初中,这个时间就该放学了。
       常年在外读书,张琪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方式。张琪喜欢吃双皮奶、蛋挞、榴莲千层等西式甜点,像很多女孩子一样,张琪非常喜欢逛街,家乡乌尔旗汉镇蛋糕店和部分小商户显然无法令张琪感到满足。“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过去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多么难得。”采访中,张琪反复强调。
       回想起几个月来的寒假,张琪的心情有些复杂。疫情让部分恋爱中的情侣之间不仅产生了距离,更将心的距离拉开了,张琪失恋了。
       因分手而心碎的那段时间,是家人在身边给予张琪最大的鼓励和安慰,帮她走了出来。“上大学以后,我与家人聚少离多,‘超长’寒假给了我少有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我真的很幸福,能有这样爱我的父母,是这场疫情教会了我珍惜现有的生活。”张琪说。
       疫情给了大学生更多时间与家庭相处,而两代人之间,难免会发生摩擦。
       法律专业大四的郑理说,不愉快的小插曲也能够成为家庭生活的润滑剂。出现问题,郑理会选择和家人积极沟通共同解决。而在疫情期间,他最大的发现是关于沟通方式的改变。
       过去,郑理和父母的沟通主要是“摆事实,讲道理”,但是往往碍于家长的权威性,问题往往不会得到有效解决。近期他发现,“家是一个只讲爱而不讲理的地方,劝说父母也从直接转变为间接,这种新发现很有用,屡试不爽。”他说。
      疫情,教会大学生更加懂得爱与被爱,疫情过后带给大学生们的思考与成长,必将激励着他们为国、为社会做贡献,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