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周玉龙
连日来,莫尔道嘎森工公司胜利经营管护中心巡护队队长梁卫山带领队员们来到龙山公园木栈道旁,开展修复木栈道工作。深棕色的栈道蜿蜒如带,队员们肩扛栈道板,手拿维修工具,倾力守护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脚下安全”。
梁卫山蹲下身子,指节叩击第三段栈道的转角处,“咚”的一声,沉闷的声响让他眉头一皱。凑近细看,木板接缝处已有细密的裂纹,底下的龙骨被雨水浸得发黑。队员老郝拿出红油漆,迅速在隐患处画了个红圈。整个下午,他们像移动的扫描仪,在1.4公里长的栈道上标记了20余处隐患点。
日头偏西时,维修正式开始。“先拆旧板,轻点儿撬!”梁卫山示范着用撬棍插入木板缝隙,手腕轻转,一块泛黑的旧木板应声而起。底下的龙骨果然已蛀出蜂窝状的孔洞,散发出潮湿的霉味。队员们分工明确,老李用油锯精准切割出一块块标准的新木板,老姬和一个队员半跪在地上,用手电钻快速安装固定。“厚度要和原木板齐平,不然游客踩上去会硌脚。”梁卫山说。
最考验技术的是“接骨”环节。在800米处的陡坡段,一段悬空栈道的支撑柱出现裂痕。梁卫山亲自操刀调整新支柱的角度,说:“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否则会影响整体承重。”当最后一颗螺丝拧入木板时,阳光穿过樟子松树冠,在新铺的木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与旧木板的深棕色形成鲜明对比,宛如时光的补丁。
夕阳西下,新修缮的栈道在晚霞的映衬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梁卫山沿着栈道来回踱步,鞋底与木板碰撞出“咚咚”的闷响,这是他最熟悉的“安全音符”。掏出手机,相册里存着去年秋天的照片:一群孩子在栈道上追逐,脚印踩过他亲手修复的木板,扬起一片金黄的松针。
“明天该检查凤林公园的栈道了。”梁卫山说完便指挥着队员们收拾工具。远处,归巢的鸟儿掠过栈道上空,翅膀掠过新换的扶手,留下一道轻盈的剪影。梁卫山和队友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木栈道焕发了新的生机,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更安全舒适的行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