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让党的创新理论入基层润人心

陈晓琳
2023-05-31
4352
       初夏的兴安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处处孕育着绿色希望。
       走进阿里河森工公司林木种苗中心云杉容器苗生产大地,一块块绿色的苗床与红色的标语交相辉映,育苗女工正在远征造林容器苗生产现场紧张地忙碌着。看到理论宣讲团成员到来,大家纷纷围坐过来认真聆听宣讲。
       “讲得千篇一律,大家是不是不爱听?今天我和大家唠唠磕,给大家讲故事好不好?”宣讲人话音一落,大家都笑了,我说你听的严肃氛围也瞬间没有了。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咱们草原上有两段历史佳话,一个是‘齐心协力建包钢’,另一个是‘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最美的额吉’都贵玛,年仅19岁时就主动承担起养育28名上海孤儿的任务,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这群孩子。这个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叫《海的尽头是草原》,名字是不是很浪漫……”宣讲人动情地为现场育苗女工讲述着民族团结的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氛围,赢得了育苗女工的一致好评。
       “目前正是森林防火紧要期,平时大家训练都很忙,今天利用饭前的一段时间,我和大家一起读原著,给大家充充电、补补钙、提提气。”在应急事务处食堂,宣讲人利用饭前休息时间,带领在这里集中食宿待命的扑火队员们读原著、学原文。
       “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同时,要立足岗位,扎根基层,为守护好这片绿色林海贡献自己的力量。”应急事务处扑火队员于明洋说道。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直抵职工群众内心,理论宣讲人员通过身边故事、典型事例把党的理论知识讲出来,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牢。阿里河森工公司党委“红石榴”宣讲团成员介绍说:“今年我们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立足实际组建了‘红石榴’宣讲团、‘石榴籽’志愿服务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宣讲内容,把理论宣讲搬到‘田间地头’,把‘书面语’转化成‘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微宣讲’中‘热’起来。”
       每年5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政策宣传月”,公司党委“石榴籽”志愿服务队还走上街头,通过宣读倡议书、设置现场咨询台、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职工群众宣传民族政策法规知识,切实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孙慧颖)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