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报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赵兴祖 包文君
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在渐浓的秋意渲染下,草原慢慢褪去盛夏的绿……
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白音乌拉嘎查牧民其乐格尔家的草场,体态匀称健硕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漫步吃草,成为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西门塔尔牛的牛犊价格要比本地牛犊高,是乳、肉兼用的优良品种。”其乐格尔告诉记者,西门塔尔牛具有体型大、长势快、耐粗饲耐寒耐热等优点。去年,他又引进了40头四代纯种西门塔尔牛。
“去年冬天,我将牛集中到棚圈喂养,尝试精细化养殖,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这位“90后”小伙儿信心满满地表示,精细化饲养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牛的奶、肉都有不错的经济效益。
在陈巴尔虎旗百合利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浓郁诱人的奶香扑鼻而来,晾晒架上摆满了刚出炉的奶豆腐、奶皮子、奶干等奶制品。“纯手工的奶皮子会散发特有的奶香味,色泽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表面有分布均匀的蜂窝凹痕……”工人娜娜一边忙碌着,一边对记者说。只见她熟练地将架子上排排奶制品逐一翻面,这些奶制品待10个小时自然冷却后,将进行分类、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我们新推出了奶锅巴这款产品,消费者非常喜欢,供不应求。”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布日其其格拿起奶锅巴向我们介绍道。
陈巴尔虎旗百合利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登记注册,加工厂面积400平方米,奶制品种类包括奶干、奶皮、奶豆腐、酸奶条、奶片、奶糖、黄油等共20种,填补了陈旗东乌珠尔苏木没有大规模乳制品加工厂的空白,目前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不但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还实现牧业增产、牧民增收。
“我们公司每天在嘎查牧民收奶近2吨,用于制作各类奶制品,每个月牧民家庭都有几千元至2万元不等的收入,带动周边的牧民逐渐富起来了。”布日其其格说。
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奶制品,不仅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更承载着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智慧。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索推动牧区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奶业振兴,民族传统奶制品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了《呼伦贝尔市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通过抓好奶源基地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等重点任务,不断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提档升级,助力牧民增收,实现奶业振兴。
为促进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专精特新”民族传统奶制品示范基地,陈巴尔虎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陈巴尔虎旗民族传统奶制品创业园,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建筑总面积为5359平方米的创业园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2022年底即可全部交付。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创业园由8个标准化生产车间、检验研发区、产品展示区、电商销售区、办公区等区域组成,具有牛奶初期检测、奶制品成品检测、营养分析和新产品研发等功能,将打破当前奶制品市场瓶颈,拓宽地方特色奶制品销售渠道,打造产品质量优、特色浓、品牌强的民族传统奶食品输出基地,不断提高民族传统奶制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东乌珠尔苏木党委书记吴雪光告诉记者,创业园建成后,不仅将给当地的群众提供50个就业岗位,还会带动奶制品小作坊和奶户合作化经营抱团取暖,由“小散低”向“精优强”转变,做到统一生产、统一检验、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不断做大做强奶业文章,全面推动奶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奶业振兴、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