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绿皮慢火车”,慢出大山里的温情

王琦
2021-04-23
1859
    何康红
     “给列车长打了一个电话,把药送上车,当天就捎到了家,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没想到这趟“绿皮慢火车”还这么公益!”说起几天前的经历,在海拉尔工作的李先生仍心存感激。
      李先生的父母在塔尔气镇居住,几天前,家人突发疾病需要一种特效药治疗,但塔尔气镇无法找到这种药,而海拉尔至塔尔气路途远不说,路况也令人望而却步,这让工作繁忙的李先生犯了难。听说6238次列车可以帮助两地百姓捎运铁路规章规定范围内的急需物资,李先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通了列车长刘宕的电话。
      “刘车长的态度非常好,一个电话就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真是太感谢啦!”李先生说。
      自2020年5月以来,6238次列车乘务员为“博林线”群众办的暖心事已经有几十件。继“绿皮慢火车”这个众所周知的“专属标签”后,6238次列车的“公益性”让坐过这趟车的乘客倍感温暖和体贴。经常坐这趟车出行的塔尔气镇居民纪华说:“别看这趟车慢,但乘务员态度好,坐这趟车心里热乎舒坦。咱山里人出门看病,走亲访友都离不了这趟车。”
      6238/6237次列车运行在呼伦贝尔海拉尔站至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塔尔气站之间,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运行在大草原和大森林之间的这趟慢火车,作为从城镇到大山之间唯一的交通工具,运行安全、票价低廉,而且站站停。70多年过去了,仍是沿线群众看病就医、外出求学、通勤摆渡的出行生命线。
      这趟列车编组只有4辆,单程348千米,途经免渡河、乌奴耳、绰河源和塔尔气四个城镇,是博林线上唯一一趟旅客列车。
      这趟车早晨6点26分从海拉尔出发,14点13分到达塔尔气站,停留27分钟后,再折返至海拉尔方向,单程时间需要7小时47分钟,平均运行速度不足50千米/小时。进入博林线后,经停沟口、石门子、新绰源、塔尔气四个停车站和7个没有车站的区间乘降所。可谓见站就停,没有点儿耐心,还真受不了这样的速度。
      除了极端天气造成少有的铁路线损毁、受阻暂停,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隔日运行外,这趟火车一直风雨无阻地穿行在林海之间。遇到暴雨、大雪封堵公路的情况时,这趟火车是山里人出行无忧的保障。
      这趟车票价低廉,从海拉尔至塔尔气,全程票价只有21.5元,每公里才6分钱,最低票价1元钱。这样的票价,连“零利润”都算不上,简直是“负利润”运行,真正做到了火车向着民生开,运行跟着民意走,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堪称山里人暖心的铁路“公交车”。
      这趟列车只有一节卧铺车厢,车站不发售卧铺票,对出行需要使用卧铺的特殊旅客带来不便。为此,列车建立了三个“博林老铁”服务群,需要使用卧铺的旅客可以在服务群里发布订票信息,群管理员根据旅客需要及时回复确定铺位。从2019年3月建群,已经为一万余名需要的旅客解决了铺位问题,信息透明,服务公开,让越来越多的乘客舒心乘坐,放心出行。
      这趟火车的旅客以学生流、就医流、购物流、通勤流为主。博林线深处仅博克图、新绰源、塔尔气三个站点镇内有中小学,沿线村屯的孩子不乏离家百里寄宿就读。每到周末或小长假,乘坐这趟小火车往返的学生比较集中。为做好对“学生流”的服务,工作人员特意将2号车厢作为学生的集中乘坐处,开辟了读书角,设置了书架,准备了图书、学习用品等,让山里人的求学之路更加温馨舒适。
      乘坐这趟车外出求医的人也很多,为了做好对求医旅客的服务,列车上准备了小药箱,备有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丸、风油精、创可贴等常用药品和简单的包扎用品,成立了“红十字”救护小分队,针对突发情况进行应急演练,努力为患病旅客提供最大限度的辅助医疗救助。
      一副折叠担架,一个装有充电宝、胶带、绳子、缝补针线等物品的“百宝箱”,可能大多时候用不上,可有了这些准备,却能在关键时候派上大用场,解决旅客的燃眉之急。
      这趟列车,沿途共经过13个区间乘降所和通勤职工乘车站,为了方便沿线通勤职工的生活,小到工区职工伙食点的肉、菜,大到沿线站区的办公用品、施工材料,列车义务为工务、供电、车务段服务。车上还准备了象棋、军旗、扑克等娱乐用品,让通勤路不再寂寞,被通勤职工亲切地称为“温馨驿站”。
      暖心服务的背后,是乘务人员的辛苦付出。这趟绿皮火车是非空调车,车体陈旧,设备老化,夏季靠风扇散热,冬天靠烧锅炉取暖。如何在冬季保障车厢温度是个大问题。取暖期一到,列车乘务人员事无巨细地做好准备,在车厢端门粘贴“请随手关门”的温馨提示,在列车厕所便器、洗手盆、地面排水孔放置防寒设施,在车厢门口踏板处配备防寒垫,在车窗缝隙处粘贴防寒胶带,窗户上粘贴塑料布……车外冰封大地,车内温暖如春,是乘客们每年冬季的乘车印象。
      对于更多的乘客来说,列车员一遍遍清扫卫生的忙碌、一趟趟运送开水的温暖、一句句耐心和蔼的叮咛、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细心服务,是每次乘车的亲身感受,更是大家宁肯多花时间也愿意乘坐这趟“绿皮车”的初衷。
      “呜、呜”的汽笛声,车厢内熟悉的面孔、浓浓的乡音、慢悠悠的节奏,窗外大山的悠远和熟悉的乡情,甚至车门口涌进来的煤烟味,都深深烙印在无法记清坐了多少次这趟车的旅客心中,成了此生挥洒不去的乡愁。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