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磊)4月9日,记者在牙克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了解到,2020年,牙克石市克服诸多困难挑战,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国家认监会和合格评定认委会认证,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1.4%,工业品耐冷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寒测通”上线,完成数据信息交换1282条;改革工作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公布“四办”清单852项,办结10万余件;企业开办和工程项目审批分别压减至1和39个工作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238万亩,粮食产量达10.8亿斤,马铃薯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72.2万吨;工信部无人农业作业试点启动,与车联签订了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战略协议。
协调发展补短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举全市之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和“四集中”要求,27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清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组织3135名党员干部一线抗疫,8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市人民医院和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稳妥有序防风险,化解政府债务和清偿民营中小企业账款104%、100%,退出红色预警地区。人防领域专项整治追缴人防费1587.8万元。统筹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及双评价双评估工作;中心城区修“面子”与治“里子”同步推进,投资4583万元改造奋斗街、创业路等5条道路和19个小区37幢楼体“三网”及新老城区污水管网联通、施划16万延长米标线。
筑牢绿色发展屏障,生态修复与治理取得实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纵深推进,淘汰13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各级河长巡河2075次,清理垃圾7941吨;8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绿化工程及五九等3处绿色矿山建设通过验收,完成免渡河矿区周边环境治理;国土绿化工作有序推进,清退已垦林地2万亩,营造林16.2万亩,义务植树51万株;绿色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绿色产业稳步前行,农药减量4.2%,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有机农牧业实现新突破,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30万亩,建成森林鹅、食用菌等4个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示范基地;膳食缘公司小麦、油菜等6个产品获绿标;绿色生活方式深入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节水、电及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成为全民自觉。
开放发展拓空间,优化环境促开放。解决融资难题,首笔农商行与金杨油脂公司1000万元贷款线上签约;普祥担保公司下调担保费率0.2个百分点,发放担保贷款13.2亿元,再次入榜全国金融环境百强县(市);区域合作促开放,与驻在林业、农垦、铁路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防火防汛、疫情防控等方面形成了共驻共建、合作共赢的新格局;着眼全局促开放,拓展开放新渠道,首家跨境电商入驻电商产业园,孵化亚马逊全球店58个。
共享发展惠民生,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完成,45户9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落实到位;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用于民生资金32.3亿元,占支出的83.3%,全市新增就业57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和用工备案率均达95%以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15万人;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呼伦贝尔学院牙克石校区揭牌,市中心幼儿园扩建新增学位120个,对全市干部职工和社区干部实施体检,慢性病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4%,乌兰牧骑下乡惠民演出55场,喜桂图公园和78处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改建完成,国家级藤球训练基地落户牙克石市,设立全国智慧养老牙克石市呼叫指挥中心,养老床位新增204张,城市蔬菜基地达10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