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母亲,为你储存一海的思念,宁静而浩瀚;
母亲,为你储存一海的柔情,温婉而缱绻;
母亲,你可知道,我们彼此牵挂的心海,满满溢出的爱意。
妈妈今年71岁了,身体一直不好,就是体弱多病的那种,患有冠心病,得过两次腔隙性脑梗塞,平时也总是小毛病不断。妈妈以前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小侄子上学后,双休日要学习课外英语、美术一些课外知识,弟弟、弟妹没时间接送。她就克服身体原因,自告奋勇去扎兰屯帮弟弟带孩子。生活环境变了,妈妈由孤单变得孤僻,改变了以往爱说、爱笑、爱玩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爱发脾气。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几个月前检查出高血压、腔梗、轻度脑萎缩,我只好请假去照顾几天。我在妈妈身边的日子,妈妈开心的像个孩子,每天喋喋不休、反反复复的唠叨着家里每个人的事情和在外面的见闻。有时候也会耍耍脾气。有一次,妈妈嫌吃药吃的太多了,说血压稳定了,就不吃降压药了。我只好耐着性子给她讲高血压必须每天吃药,可妈妈就像听不懂话的孩子任性说:“那我还天天吃药啊?不吃。”当时我急了,忍不住说:“怎么听不懂话呢,自已有病不知道啊,吃药还让人哄。”妈妈怯懦地看着我,一言不发接过我手中的药。和妈妈对视的瞬间,猛然,我发现妈妈那清澈明亮的眼珠不知何时变得混浊发灰,眼中似蒙上了一层盈盈泪光,年轻时的锋芒目光不见了,妈妈那怯怯、散乱眼神,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我的心忽然有种刺痛的感觉。
小时候我努力学习,努力懂事,就是为了讨妈妈欢心,让妈妈笑。不知何时,我们的角色颠倒过来,妈妈变得那么在意我的脸色。接下来的几天,我细心的照顾妈妈,耐心的听妈妈絮叨。妈妈身体好转,我要回去上班了。在我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用低弱的声音说:“我血压又高了,你回去吧,不要惦记我,工作要紧。”我知道妈妈是在变相的挽留我。看着妈妈不舍的目光,我只好许诺:“周末工作不忙,我就来看你。”
我对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她只记住了这一句:“周末我来看你。”所以,每到周五妈妈的电话准时打来。每隔两周或三周我尽量提前把工作做好,周五下午请假坐7个多小时的火车去看妈妈。晚上9点多到家,厨房里总是透着柔柔的灯光,妈妈从屋里迎出来,接过我手中的包,佛去我肩上几根散落的头发,亲昵地说:“包了你喜欢吃的三鲜馅饺子。”然后又折回厨房,煮饺子、端饺子,拿酱油、拿碗筷,忙得不亦乐乎,妈妈累着、快乐着,享受着侍候女儿的乐趣。
晚上,我们并肩躺在床上,妈妈打开话匣子,唠叨着儿孙的事情,询问我工作生活的情况。黑暗中,妈妈翻身面对我,温热的气息扑在我的脸上。我喜欢这种感觉,妈妈还在絮絮的念叨着,我昏昏欲睡,朦胧中,我感觉妈妈在为我掖被角。然后,妈妈鼾声大作,我翻身抓住妈妈那双干巴褶皱的手,感受着她的气息和鼾声,感受着久违的幸福,不知不觉中眼角渗出泪水。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如今,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