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内蒙古森工集团高质量完成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项目

包文君
2025-07-08
747

本报讯(通讯员 李春芳)6月30日,随着最后一株苗木扎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森工集团高质量完成了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项目2025年度98.28万亩建设任务。作为国家“双重”工程和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核心项目,2022年至2025年建设周期间,内蒙古森工集团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158万亩、退化林修复291万亩,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交出了亮眼答卷。

面对艰巨的生态建设任务,内蒙古森工集团以“迎难而上、使命必达”的决心稳步推进项目实施。建设初期,2022年完成40.603万亩造林任务,2023年提升至60万亩,2024年加速突破完成94.275万亩,2025年更是以98.28万亩的优异成绩收官。这一过程中,内蒙古森工集团充分发挥了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书写了生态建设的壮丽篇章。

项目圆满完成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务林人的智慧与汗水。在制度建设层面,集团制定印发《造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权限和管理程序规定(试行)》《造林技术指导细则》《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细则》《人工造林检查验收操作细则》等多项规范文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监理制等全流程管理制度,并通过造林进度日报实时监控,确保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组织方面,创新采用远征与本土造林相结合的模式,远征单位自带苗木并负责三年管护至交林验收,打破传统经营边界,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在技术保障上,通过提前开展秋整地,优化苗木运输路径,抢抓顶浆造林有利时机,保障春季造林高效完成。

质量把控贯穿项目始终。建立作业单位自检、森工(林业)公司自查、第三方全面验收并接受集团对验收结果的抽查,真正实现造林检查验收流程监管全覆盖。经第三方评估,目前所有造林地块当年苗木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三年保存率达到80%以上,其中西伯利亚红松、云杉等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为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严格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要求,组织19个森工(林业)公司完成退化林本底评估,10个公司完成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工作,将重要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造林图斑和退化林修复图斑落实到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管理系统,以数字化手段保障项目精准实施。此外,每年定期开展林区造林技术管理培训,覆盖分管领导、技术骨干等核心岗位,有效提升全链条作业质量。

如今,随着项目全面完成,额尔古纳河流域森林正向演替加速推进,林分结构持续优化,森林面积与蓄积量稳步增长。这不仅显著增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更有效提升了区域碳汇增量,为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支撑。当下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项目“二期”目标任务、大兴安岭嫩江上游水源地保护治理和岭南林草过渡带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实施,未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深耕生态保护修复领域,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更多力量。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