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林海生金菌香四溢———内蒙古森工集团探索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包文君
2025-07-08
1057

■本报记者 赵兴祖 通讯员 沈丽婷 王欢 孙诗尧

盛夏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迎来食用菌丰收季节。

一座座标准化的温室大棚依次排开,一片片黑亮肥厚的木耳密密麻麻缀满菌袋,一簇簇油亮圆润的滑子菇争抢着从菌棒上探出头来……员工们穿梭于菌袋间,忙着采摘、搬运、晾晒、分拣、包装,丰收的喜悦写满脸庞。

2024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林下经济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各区域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用好“公司+基地+林户”合作模式,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打造各具特色又整体协调的林下经济产业带。截至目前,内蒙古森工集团累计培植食用菌1700万袋,产出食用菌干品50万斤。

科技引领品牌升级北纬52°孕育“林海黑金”

7月4日,记者走进满归森工公司白马经营管护中心食用菌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菌袋打孔和挂袋作业。

“还有10天,首批‘冷源’黑木耳就将进入采摘期。自从‘冷源’黑木耳在2024年世界林产品及木制品展上荣获林下经济产品与森林康养类特等奖后,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满归森工公司白马经营管护中心主任周敏庆说。他口中的“冷源”黑木耳,近两年来已揽获包括第十六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等诸多荣誉,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蒙”字标品牌及生产基地双认证。

经过多年新建改造和扩建,满归森工公司现拥有年产百万袋的菌包生产线、日接菌2万袋的液态接种线、4个日灭菌2万袋的蒸汽灭菌锅,以及总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的生产、培养和加工车间,可年培植食用菌三级菌袋100万袋。培育出的黑木耳肉质厚实、胶质丰富,富含多糖和微量元素,被誉为“林海黑金”。

作为“蒙”字标认证的唯一生产基地,满归森工公司依托北纬52°独特的高寒气候、丰富的桦木资源及富含微量元素的水源,精选适宜品种,严格遵循标准化、有机化生产流程,从菌种选育、栽培管理到采收加工,可实现全流程追溯,确保每一朵黑木耳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与森工集团科技分公司(生态研究院)联合制定的六项黑木耳地方标准,已成为行业权威规范。同时,白马经营管护中心在原有黑木耳品种基础上,反季节培植大球盖菇、元蘑、滑子菇,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了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双赢。

“今年,我们计划继续培植10万袋元蘑、10万袋滑子菇和10万袋大球盖菇,让消费者随时都能品尝到高品质的新鲜菌菇。”周敏庆介绍道,他们将持续强化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计划通过京东平台、抖音网红带货以及商超直销等多种渠道拓宽销路,让优质产品真正卖出好价钱,为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产业链闭环发展赤松茸撬动产业新动能

“大家抓紧时间采摘,赤松茸‘开伞’了就达不到一等品要求了……”

7月1日,一场大雨过后,赤松茸长势喜人,在克一河森工公司赤松茸培植基地内,150亩的赤松茸基地迎来了丰收。来自公司机关、应急事务中心的员工们,正抢收新鲜赤松茸,并及时进行晾晒、蒸煮、腌制……高峰期日产量可达4700多公斤鲜品。

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今年以来,克一河森工公司深度挖掘食用菌产业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全力打通加工销售环节,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培植了黑木耳、滑子菇、赤松茸、猴头菇等多种食用菌。

在经营模式上,加大对培植户的帮扶力度,加强菌包生产、赤松茸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引导培植户科学种植,并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奖罚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从“小而散”到“大而精”。通过扶持一批培植经验丰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的大户作为典型,带动以林区中东部为主的林户不断壮大食用菌产业规模。同时,鼓励员工利用林间空地种植中草药,盘活闲置房屋发展圈养、舍饲等特色生态养殖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克一河森工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跑市场、引项目、寻合作”,与大连华波食品公司成功签订赤松茸供销合同,共享渠道资源,扩大市场覆盖面,确保打通产销链条,为优质林下经济产品开辟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克一河森工公司将组建市场调研团队,深入分析不同市场需求,开发特色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的种类,研发生产食用菌鲜品、保健食品、即食食品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力争将产品推向中高端市场,拓展市场份额,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食用场景。

普惠员工共享成果

食用菌撑起致富“钱袋子”

“小心点儿摘,别把‘耳片’扯破了,这可是咱的‘钱袋子’!”7月2日,在甘河森工公司食用菌培植基地,培植户韩继民一边麻利地采收着黑木耳,一边叮嘱着身旁的工人,手上的动作轻柔又熟练。

“听说今年黑木耳价格比去年上涨了,咱这品质这么好,价格肯定低不了。”韩继民笑呵呵地说。

甘河森工公司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优良的林下生态环境造就了优质菌群的生长,培植的黑木耳、滑子菇等菌菇深受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甘河森工公司积极响应森工集团深化改革、夯实产业发展的要求,以政策为导向,以发展为方向,以“普惠员工”为目标,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2024年以来,为了更好地鼓励员工发展家庭经济,拓宽员工群众增收渠道,甘河森工公司启动“产业带头人引领发展计划”,以原贮木场旧址为依托,通过持续升级改造,打造黑木耳培植基地和滑子菇培植基地,基地内有大棚40座,可摆放菌袋120万袋,年均产量预计可达140余万斤。扶持创业带头人5人,带动就业33人,帮扶员工年增收2万元,大棚内水泵、电线、地布等所有设施全部无偿提供,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如今,放眼望去,一排排菌棒在地里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射下,黑木耳乌黑发亮、肉质柔软、弹性十足。基地现培植黑木耳47万袋,预计年产干品5.64万斤左右。这片承载着发展希望的基地已初具雏形,成为推动公司产业升级和员工增收的又一重要引擎。

甘河森工公司工会将食用菌培植产业与困难员工帮扶有机结合,考虑到困难员工抗风险能力弱,无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对产业发展过程的诸多顾虑。公司工会积极与公司党委、公司协调为培植户提供场地、晾晒架等基础设施,并聘请专业讲师授课指导、答疑解惑,提升食用菌培植户的技术和操作水平。

从标准化生产到品牌化运营、从传统林户种植到全产业链布局,内蒙古森工集团正以食用菌产业为支点,撬动林下经济的无限潜力。在全力打造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中,这片广袤林海不仅孕育出优质菌菇,更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创新路径。相信未来,食用菌产业必将为推动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