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大力发展智慧林业

高娃
2017-03-15
2500

阿龙山林业局局长 邵宏波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不断推进,2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林区进入了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个关键时刻,2月22日至25日,管理局党委请林业行业的专家、学者来林区授课,对林区的干部进行生态保护建设集中培训。通过4天的集中培训,我对于林区生态保护建设这个历史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结合学习,谈一点个人认识和感悟。

       一、对于生态保护建设的认识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保护建设既是国家战略,更是新时期务林人的历史使命。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对生态文明和林业改革发展做过60多次讲话、论述和批示,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生态的决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对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来说,生态保护建设的主体就是森林,开发建设60余年,森林就是我们的发展根基,是发展的动力之源,现在虽然林区全面停伐了,但我们仍要依靠这片森林去生活、去工作,只不过从“生产岗”转入“生态岗”,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经济发展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砍木头是为了国家建设,是为了发展,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放下斧锯保生态,同样也是发展,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新老务林人在自身所处的历史时代都为国家和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第五,在新的历史时期,生态保护建设大有可为,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生态保护建设既是生态林业的要求,也是民生林业的基础,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全身心融入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才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二、关于发展智慧林业的认识

       听了专家的讲课,充分认识到在智慧林业的认知上有着很大差距。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大潮中,我国的传统林业受互联网、智能科技的影响,逐步向智慧林业迈进。林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是一个内涵很大的课题,我认为智慧林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从发展智慧林业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林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协作思维,深化思想认识,转变思维理念,把“互联网+”战略全面融入生态保护建设中,提升工作成效和保护能力。

       从理论层面,要加强知识更新和储备,对“互联网+”这一新的经济形态要尽快了解和把握;在林区层面,要按照这次培训中国家林业局信息办主任李世东同志在讲课中提及的“五个统一”,推进林区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应用;在基层实践环节,要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这些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助力生态保护建设,创新引领林区改革发展。

       由于林业行业的特殊性,我们现在离真正的智慧林业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重点要做的是引入“互联网+”手段,在基础性层面,包括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等方面做一些文章。

       第一,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实现精准保护,提高保护能力。

       一是建立资源数字化平台。林区要建立起一个统一、规范、科学的数据平台。这个平台要与国家林业相关数据平台实现有效对接,实现交互和检索查询的统一,实现资源数据数字化和互联互通。基层的数据平台在类目上要更加细化,要细化到辖区林班内的林木种类、资源类型等诸多方面,这样才能为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第一手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森林监控系统。各林业局所管辖的经营区要建立起森林灾害预警监测和指挥系统,包括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有效解决北部林区气候寒冷、数据传输的技术难题,实现电子眼全覆盖,随时监控自然灾害的发生,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便于自然灾害的指挥和处置。三是完善数字化森林管护体系。在综合考虑森林管护体制机制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实时监控、信息化手段,形成数字化的森林管护监控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四是林业局范围内要对资源监督管理系统平台、森林管护系统平台、森林灾害防控系统平台进行整合,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五是要为生态保护数字化建设提供必要的项目支撑。进一步利用林业信息化发展政策,加大资金争取和投入力度,加快促进林业信息化项目建设。要从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加强林内公路网、移动管护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从资源培育的角度,实现精准培育,提高森林质量。

       生态保护和建设第一是保护,第二是培育,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通过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森林抚育等手段,实现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提升森林质量。要实现精准培育,就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精准、完备的数据平台,平台的数据分类要细、数据要准,且要实时更新,要精准到某一林班。对林班内的树种组成、林相结构、森林起源、林龄、疏密度、林型等因子都要有详实的数据,依据数据平台划分出不同的林分类型,按照适宜的方式,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制定符合现地实际的森林经营方案,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森林培育利用数字化技术,精确到每个林班,从而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和比对分析,监测森林培育、林分改造的效果和质量,纠偏纠错,提高森林经营的质量。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