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走进今天的甘河,小镇道路干净整洁,广场晨练的职工与树上早起的小鸟相映成趣;楼房鳞次栉比,俨然一幅林在城中、城中林中的诗情画卷。建局60年来,幸福的滋味充溢着甘河林区各族人民心头,作为甘河人,一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让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是甘河林业局班子成员对职工百姓民生福祉的一句承诺。近两年来,甘河林业局一手抓民生促和谐,一手抓转型促发展,一个个民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项项民生保障措施有效落实,描绘了一幅幅民生实景图,让职工百姓感受到了幸福甘河的“温度”。
夯实“安民”基础
“你问我幸福吗?我觉得很幸福。”在新改造的棚户区楼房前,库西管护所职工杨瑞庭对笔者这样说。回想当初他们一家人蜗居在林场破旧房子里,现在一套50平方米的楼房他们只花了2万元,加上装修不到4万元,如果按市场价每平方米1500元计算,少花了5.5万元。“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杨瑞庭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棚改安居工程启动以来,甘河林业局累计新建设棚户区楼房14.2万平方米2555户,改造棚户区平房17.1万平方米3304户。推进深山远山搬迁工作,山上5个管护所的1141户住户逐渐搬迁到局址,扩大了生态无人功能区面积。
林业局深入实施“甘雨行动”企业文化年系列活动,在打造学习型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治林、尊老爱亲、文体活动、体育运动、环境建设、企业管理等八个方面做了安排部署。建设了5500平方米车站广场、8000平方米防火办训练场、2800平方米天河小区广场,安装庭院灯436盏,硬化镇内巷道21400延长米85643.6平方米,硬化率70%。他们改善了文化休闲广场和原青年宫的内部环境,增设职工乒乓球室等活动场所,购置了健身器材,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百姓文化娱乐生活。
“原来我们住的是板夹泥,如今住的是温暖干净的棚改新楼,走到哪儿都是绿树和花草,走到哪都有广场,条条都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甘河镇居民林宪明高兴地说。
书写“惠民”画卷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林业局启动了“创优美环境,展企业风采”环境整治、“美丽甘河”创建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对301省道、镇内“三纵五横”主要街道巷道、棚改拆迁区域、新建楼房小区等进行了绿化,共栽植云杉、丁香等树种5万余株,铺设草坪38706平方米。党员干部放弃休息日奋战在巷道清洁现场,对镇内9条主街道和345条巷道进行彻底清理,使一座集生态与现代气息的甘河小镇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多年来,林业局将处级领导、科级干部以“1+1”“2+1”的形式,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辛树彪是甘东管护所职工,2013年检查患原发性肝癌。林业局将他列入大病救助范围,连续两年救助共8000元。辛树彪激动地说:“以前没有感受到工会的意义,当我遇到困难时,工会第一时间看望我关心我,我才体会到工会的温暖”。李和芳是物资供应处职工,夫妇二人均患有疾病,女儿王亚楠考入内蒙古医科大学。局工会将她列入“金秋助学”范畴,3年给予其助学资金1万元,并对王亚楠进行跟踪助学,一直到她大学毕业。乌里依特管护所成立了党员志愿帮扶队,为两位孤寡老人垫付了“五七工”养老金,并将两位老人妥善安置到镇敬老院。局团委与甘河商铺建立“爱心服务站”,对困难职工实施打折销售; 森防站党员干部自发组织党员干部为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小学生捐款3460元。
林业局深入开展了“尊老爱亲”活动,乌里依特管护所成立了党员志愿帮扶队,为两位孤寡老人垫付了“五七工”养老金,并将两位老人妥善安置到镇敬老院; 局团委与甘河商铺建立“爱心服务站”,对困难职工实施打折销售;森防站党员干部自发组织党员干部为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小学生捐款3460元。局团委与甘河商铺建立“爱心服务站”,对困难职工实施打折销售;森防站党员干部自发组织党员干部为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小学生捐款3460元。
奏响“富民”强音
这个局通过与林业科研所、鄂伦春旗政府召开产业转型对接会,把脉甘河林区转型项目,杜绝盲目上项目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积聚了“整合资源、立体开发、转型发展,跨越经营”的正能量,吹响了全民创业、共奔小康的集结号。
甘河局兴安落叶松良种基地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之一。林业局一班人就苗木大棚建设、乡土树种培育进行了现地查看,详细了解了苗圃建设基本情况、经营现状、发展定位、产品优势与管理模式等情况,引进名、优、特苗木品种,充分发挥基地的科技示范作用,加大了乡土树种落叶松、樟子松苗木培育,拓宽苗木和乡土灌木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人创业富家庭,众人创业产业兴。林业局变“输血”为“造血”,在鼓励和帮扶困难职工自主创业上,对起到示范、推广作用的大户给予优先贷款,相关部门对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指导,帮扶项目涵盖了养殖、种植、水产、商业、服务等方面。局场两级初步形成了食用菌培植、中草药种植、生猪养殖、绿化苗木培育、生态鸡养殖、肉牛养殖六项林下经济产业,成为困难职工实现自主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职工张玉华的鑫诺工艺品厂目前已有国画、世界名画、民间工艺画、民族工艺品、皮具系列等几千个品种。她的厂中有42名画师技师,残疾人技师占60%,被人誉为“爱心工厂”。甘东管护所管护员刘俊山投资12万元,租买了苇河村25亩荒地培植了10.5万株云杉苗。林业局给予他无息贷款3万元,他自主研发出了微喷、叩石刨坑、移土供养、滴灌供水、支架固树的“五步种植法”,为云杉种植攻克了技术难题,实现了自主脱贫。 (隋海涛 慈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