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镇粽子飘香,是在端午节前后几天里。
端午节虽然不如春节辞旧迎新意义隆重,却有别于春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冬季节。端午节到来,兴安岭的时节已进入了夏日,自然风光早已是山清水秀,草长莺飞,鸟语花香……而南方民谣该传唱:“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临近端午节,商店就早早地把包粽子的竹叶,像打广告牌一样摆放在你路过能看见的显眼位置,同时也把糯米和大枣摆放出来,温馨提醒你想到端午节那个美妙的节日。过端午节不用我操心,妻子会把糯米先买回来用清水泡上,把竹叶和大枣买回来准备好。在端午节头一天晚上把粽子包出来,放锅里水煮后,在炉中小火上闷一宿,粽子飘香,弥漫在空气里……
唐·文秀诗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老幼皆知。但在家乡小镇百姓生活中却是驱邪纳福的节日。天放亮,小镇上的人们早早起床,把临街的门框上插上柳条,上面拴上做工精细的色彩缤纷、样式各异的纸葫芦。把保家人“出门平安’的祝福镶嵌上面。然后出门去野外草地或山坡踏青,到流水潺潺的河边洗洗脸,去去生活里的晦气。然后就是精神饱满,幸福满满。
踏青游玩回家的早餐自然要吃粽子和茶蛋。青色的粽子棱角分明,却又圆润,解开像母亲心思一样柔软地缠在粽子上的丝线,剥开清爽香气的竹叶,糯米浓腻的米香,还有蜜枣的甘甜,如一缕徐徐清风散发出来,早已调出胃口。有文人骚客形容“粽子就像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经过时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触。粽子又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遂带了幽远的气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前生往事的叹息。”而我则更喜欢这样赞美粽子的诗句:“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
我用心查了查资料,知道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关于节日的由来有很多种,有纪念伍子胥的迎涛神,有纪念孝女曹娥,有纪念诗人屈原等等。但关于恶日的传说最早,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后来,纪念屈原渐渐成为人们接受的主流。因为屈原,这个节日便被赋予了厚重的政治和文化气息。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无疑更具人文底蕴。现在百姓把端午节更视为驱邪纳福的节日,也体现了百姓对未来生活充满的一种普遍的美好愿望和憧憬!
粽子飘香,使得端午节有了别样的生活韵味。这一天,人们或到绿草如茵的草地散步玩耍,抑或登山,根据自身的体能采取不同的方式亲近大自然,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实则难能可贵!
端午节,是粽子飘香的节日。亲近大自然,呼吸青草和树叶刚长出来的绿色气息,会收获一年最快乐的好心情。
○马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