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儿子“六·一”儿童节演出节目的最后一次彩排,早早起来做好早餐,匆忙的吃上一口,准备陪儿子去化妆。儿子围着我兴奋地不停的说这说那,心情愉悦。来到楼下的化妆室,已有好多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候,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而这一切,早已与我无关,热闹是他们的,与我只是曾经。不禁感慨时光为何如此匆匆,已悄然远去。
童年,记录着每个人成长中无法抹掉的快乐记忆,每每回想起来,内心仍然是悸动的。因为有奶奶看护,我和哥哥都没送幼儿园,又赶上小学跳级没上五年便直接上了六年级,我童年的 “六·一”儿童节也只有这五年。同儿子一样,每逢“六·一”儿童节也都是我和小伙伴最兴奋的节点,只是这个等待的过程似乎很漫长,在排练节目和盼望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妈妈是小学班主任,常年带班,早上,妈妈匆匆地扔给我和哥哥每人一元钱,就去忙她的“孩子们”了,即使这样,我还是很兴奋,买完一根五分钱的冰棍,手里紧紧地攥着剩下的九毛五分钱生怕丢掉了,小心的算计着怎么能够用最少的钱买更多的零食。运动会是我们最喜欢的,不管什么项目我都要参与一下,心态好,输赢便无所谓。最开心的事儿当属评选“三好学生”,徽章在胸前挂了好几天都不愿摘掉,刻意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那时候,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不愁没人玩儿,我家算是少的,虽然没有现在这些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可是我们会自找其乐,三五玩伴,你一帮、他一伙的跳皮筋、扔沙包、滚铁环、荡秋千、摔泥饼……玩的不亦乐乎!小时候我经常和男孩儿在一起玩,性格也是外向型的,妈妈为了节省时间好打理,特意给我留了短发,洗、梳起来也方便。我也经常是疯玩儿的忘了时间,在妈妈“千呼万唤”中才会恋恋不舍的往家走。
童年留给我最深的记忆还是去外婆家,那时外婆家住在齐齐哈尔市的郊区,每到假期妈妈便领着我和哥哥回去,因为没有站点,下了火车还要步行几里地,妈妈领着我们小哥俩儿顺着铁轨走上一段,再抄近道穿过玉米地,风尘仆仆的往外婆家赶。像是在欢迎我们一样,好多鸟儿在大树周围飞转鸣叫,也能听到田间地头的蛙声和知了叫,我们完全忘记了一路的疲惫。那里风景很美,空气清新,地上满是细沙可以光着脚行走。记忆中那里的许多人家都有好多耕地,外公外婆种了好多瓜果和蔬菜,茄子、豆角、黄瓜、甜香瓜、粘苞米……暑假我们去的时候大多已经成熟了,外公喜得带着我们去大地和菜园看他的成果,只是时不时会叮嘱一下我们想吃什么会给我摘,生怕淘气的我把没成熟的摘了去。在临近房屋的菜园前面,外公找来稍长些的细枝杆斜靠在房檐上,种上牵牛花(俗称喇叭花),随着慢慢的生长,五颜六色的喇叭花悄悄地爬满了细杆,爬上了屋檐,姹紫嫣红、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现在想来,那种画面似乎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绿色、健康的田园生活吧。我佩服祖辈们会如此的用心生活,更感叹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和改变生活!
童年的我们,自认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无所谓。在四季轮回中,童年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的童年定格了,我们逐渐变得成熟、稳重,也内敛了。儿时的小伙伴,如今也都各奔东西,各赴前程,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各自奔走在不同的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然而,童年是伴着我们成长的无法割舍的记忆,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逢聚会时忆起童年的许多趣事,依然那么回味无穷。
童年,肆无忌惮的童语,稚嫩天真的笑脸,似天空中漂浮的朵朵白云,悠闲自得;似夜晚镶嵌在空中的星星,闪亮无瑕;童年,是破茧成蝶的飞蛾,慢慢沉淀在时光隧道里,放眼望去,依然在我们的心底流淌,挥之不去!
○冯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