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每逢此节,万家团圆,普天同庆。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辞旧迎新,是团圆之节,欢庆之节。
古往今来,春节时文人墨客,常赋诗抒怀,给我们后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除夕,特别是除夕夜守岁,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阖家团圆,开怀畅饮,忆思亲人,忆叙往事,憧憬未来,其乐融融。故此,诗人对除夕的吟咏很多,如:“一宵犹几刻,两岁欲平分”,“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等等。
当然,由于当时不同的情景心境,诗人之咏也会内容情韵各异。如孟浩然的“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高适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杜甫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都是诗人怀乡思亲、孤寂怅叹之作。
再如李世民的“寒辞去冬雪,暖节入春风”,曹松的“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方干的“寒冬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陈与义的“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袁宏道的“柳含初绿风前舞,梅带残香雪里飘”,则都是辞旧送寒、迎春报春之咏。
据说,唐代史青在皇帝百官面前,五步速成《除夕》诗:“今夕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客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落后园梅。”生动描述了星移斗换、寒尽春回之景,其敏捷才思令当时所有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梁朝徐群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云:“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宋代苏轼有诗句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坐久灯将尽,起看北斗斜。”明朝叶颙诗云:“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樨,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清代张墉咏曰:“亲知邀酌团年酒,儿女同争压岁钱。”这些诗篇都真切地描写了古人辞旧守岁、欢情畅饮之景。
明代才子文征明赋诗曰:“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夫是文词。”书写了文人志趣,体现了惜时如金。
陆游的“行人相贺新年健”,写了初一黎明,互相祝贺新年;戴昺的“相祝无多语,年新德又新”则是不仅祝身体康健,还祝德操进步。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写出了时序人生的变化。
而咏春节的诗中最有名的当推王安石的《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春佳节,我们与亲友欢聚,欣然辞旧迎新,品啜美酒佳肴,若有雅兴,同时吟赏历代诗人咏书除夕春节之诗,会增添很多情趣;而若触景生情,自己也怡然赋诗,赞幸福人生、国家盛世,岂不更美哉?!